【馬廠類型陶器】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遺址出土的陶器。馬廠類型是馬家窯文化在甘肅、青海地區的一種類型。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2350一前2050年。因首次發現於青海民和馬廠原墓地而命名。陶器以彩陶為突出,也有紅陶和少量的灰陶、白陶。器形與半山類型有很多相似,但有發展,新器形主要是單把筒形杯。彩繪用黑、紅兩色。紋飾有波折紋、圓圈紋、菱形紋、編織紋和變體蛙紋等。夾砂陶器也多飾附加堆紋,只是條帶變粗。早期器物器表打磨光滑,晚期只有個別的經過打磨。馬廠類型晚期的雙耳罐耳部加長,紋飾用單色,以四大圓圈紋、變體神人紋、波折紋、回形紋、三角紋、菱形紋和編織紋為主。
相關詞條
-
半山類型陶器
半山類型陶器為馬家窯文化晚期的一個類型,年代約公元前2900~前2350年。其紋飾較複雜,動感強烈,以紅彩和黑彩兩色相間的鋸齒紋為骨架構成各種圖案。 新...
分布區域 馬家窯文化 -
馬廠塬遺址
中國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馬廠類型 (馬廠期)、半山-馬廠文化由此得名。在青海省民和縣馬廠塬鄉邊牆村。1924年,瑞典學者安特生(1874~196...
遺址簡介 出土陶器文化類型 考古研究成果 彩陶 馬家窯文化 -
中國陶器
陶器 由粘土或以粘土、長石、石英等為主的混合物,經成型、乾燥、燒制而成的製品的總稱。陶瓷藝術就是指燒中國陶器制工藝及其造型、釉色和裝飾等所呈現的藝術特點。
定義 基本概述 起源 詳細信息 發明 -
燒制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陶藝的製作工藝按順序可分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
簡介 制陶工藝的發展 製作順序 陶窯 -
新石器時代陶器
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就發明了陶器。最早發現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從陶質區分,有紅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從工藝上區分,有手制、模製、慢輪...
陶器分布 發展簡史 工藝技術 制陶工藝 出土文物 -
管窯陶器
管窯陶器,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管窯鎮位於湖北蘄春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素有“窯州”之美稱。環繞當地赤西湖畔的管家窯、李家窯...
產品特點 產地環境 歷史淵源 生產情況 產品榮譽 -
馬廠垣遺址
1937年,北京燕京大學組織西北考察團,到該遺址進行考察。 1975年6月,北京大學學生張柏、何明、等七人,對遺址進行了調查。 1997年,省、縣文物工...
-
馬家窯文化陶器
馬家窯文化制陶,工藝很成熟,人們日常生活使用大量精美的陶器。彩陶占各類陶器總和的25~50%。在陪葬陶器中,彩陶達到80%。陶器絕大多數是紅陶,有泥質紅...
簡介 陶器類型 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