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58年設坪山公社
1983年改區
1986年建鎮
1993年,坪山鎮改隸龍崗區
2004年,撤銷坪山鎮,設立坪山街道
2009年,坪山新區設立,隸之
2016年,改隸坪山區,同年10月,由原坪山街道調整,增設馬巒街道
行政區劃
馬巒街道轄4個社區:坪環社區、馬巒社區、江嶺社區、沙坣社區
440310002001 111 坪環社區居委會 ;440310002002 111 江嶺社區居委會 ;440310002003 111 馬巒社區居委會 ;440310002004 111 沙坣社區居委會
坪環社區
轄區面積9.758平方公里,橫坪公路貫穿全社區,社區辦公樓駐地東縱路317號。社區下轄曾屋、老圍、牛角龍、黃沙坑、大萬、禾場頭、禾學7個居民小組。
馬巒社區
在大鵬灣北面的馬巒山上,有一個村子叫馬巒村。馬巒村地處偏遠,改革開放之後,因為交通不便、經濟落後,2001年馬巒村被國家徵收,原居民全部搬遷下山,安置到坪山街道辦。現在的馬巒社區工作站位於坪山辦事處東縱路316號馬巒大廈,下轄有紅花嶺、新民、建和、老圍、光背、徑子等六個居民小組,社區人口戶籍147戶,戶籍居民521人。
江嶺社區
江嶺社區,駐地江嶺社區文化廣場,轄三河、長守、果園背、江邊、石頭陂、遠香、竹園7個居民小組。
沙坣社區
沙坣社區,下轄新屋、穀倉嚇、龍興、新村、沙坣、青草林、彭屋、陳屋8個居民小組。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5月底,常住總人口約7.8萬人,實際管理人口約12.3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1.5萬人
特點
馬戀街道是坪山區面積最大的街道,轄區過半面積位於生態控制線,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是坪山區新能源汽車重要基地,也是坪山區未來慢生活休閒區,是深圳市民郊遊的好去處。
歷史文化
在海拔450多米高的馬巒山深處,在層巒疊嶂、鬱鬱蔥蔥之間,隱藏著六條古村落,它們共同組成了馬巒村。馬巒村因馬巒山而得名,馬巒山又因其山高坡陡,道路難行,連馬都很難爬上去,所以很久以前就被叫做“馬難山”。
後來人們覺得“馬難山”不夠文雅,便取其諧音改稱為“馬巒山”。不過,直至今天,人們口頭上仍叫馬巒山為“馬難山”。“馬巒”兩字的由來也見證了這個具有400多年歷史古村落的歷史變遷。
昔日的窮山村,今日的革命老區,其豐富的人文內涵不亞於“山外”: 馬巒山上至今仍完好保存有600多年歷史的嶺南風格客家民居——羅氏宗祠、賴氏宗祠,還有碉樓及古井、水塘、百年古樟等珍貴史跡;1900年孫中山領導的庚子起義,義軍分別在三洲田和馬巒飲血祭旗誓師;同年開辦“馬巒學校”,孫中山親筆題名為“華強學校”,是深圳市早期的國小教育基地之一。1980年代中期起,深圳全面開展文史工作,“馬巒”開始有人垂注;近年來又成為深圳市規劃中的東部郊野旅遊景點。
風景名勝
馬巒山郊野公園
馬巒山郊野公園東接葵涌油庫、南至紅花嶺水庫靠北邊的山脊線上、西鄰三洲田水庫、北至坪山辦事處碧嶺及黃竹坑社區,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面積為31.66平方公里,海拔300至590米。盛夏山上氣溫比深圳市區要低3℃。在山頂可縱覽城市和山海景觀,西可眺望梧桐山脈,南可望大小梅沙、鹽田港及香港新界的山體,北可望坪山、坑梓辦事處及龍崗中心區。
每年的12月和1月,滿山遍野的橘子林和橙子林碩果纍纍,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山下有波光粼粼極其幽清的紅花嶺水庫,山上水奇石怪,鳥語花香,茂林修竹,田園村落交錯,宛若世外桃源。
東江縱隊紀念館
東江縱隊紀念館位於東江縱隊的重要活動地區。該館由深圳市東江縱隊老戰士聯誼會籌建,政府全力配合,並得到了深圳及省內外東縱、邊縱聯誼會老戰士、深圳革命老區村鎮廣大民眾以及深圳工商界、港澳愛國人士、海外僑胞鼎力贊助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