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壩村

馬家壩村

馬家壩村位於雲南省新平縣老廠鄉,國土面積60000畝,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20℃,適合種植烤菸、竹子、甘蔗、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

基本信息

1、雲南省新平縣老廠鄉馬家壩村

馬家壩村委會是新平縣老廠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老廠鄉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22公里,到鄉政府的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新平縣城104公里。東面鄰黑查莫村委會、太橋村委會,南面鄰太橋村委會、羅柴沖村委會,西面鄰馬房村委會,北面鄰太和村委會轉馬都村委會。轄大灣子1組、大灣子2組、小灣子、軟尖山、炳基河、山背後、團田、麻力灣、小獨田、馬加壩、山丫口、白馬山、牛皮村、木幫郎、窩泥壩共1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20戶,共1640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1640人,勞動力1056人。
整個馬家壩村委會國土面積60000畝,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20℃,適合種植烤菸、竹子、甘蔗、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00畝,林地44495畝,人均耕地1.34畝,共有經濟林果地1750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12元

2、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鹿城鎮馬家壩村

村情概況

該自然村隸屬於鹿城鎮下白廟村委會。位於鹿城鎮南邊,距離鹿城鎮6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6℃,適合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耕地面積109畝,林地50畝,人均耕地0.8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5戶,共132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132人,勞動力79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1.32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54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該自然村今後發展的重點:發展蔬菜、養殖特色產業。

農村經濟

2010年該自然村農村經濟總收入71.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0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12.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7.5%;漁業收入2.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4%;林業收入0.8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1%。外出勞務收入3.4萬元。人均總收入5403元。該自然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目前已有8戶居住磚(木)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27戶。2010年全自然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1輛,機車10輛。

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目前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組有35戶飲用井水;35戶通電,3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戶。
該村小組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有2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5畝。

自然資源

該自然村位於鹿城鎮南邊,距離鹿城鎮6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耕地總面積109畝(其中:田85畝,地24畝),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50畝,水面面積10畝。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於市內(無完善的銷售渠道),2010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該自然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養殖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35戶,共132人,其中男64人,女68人。農業人口數為132人,勞動力總數79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60人,外出務工人數14人。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2人。2010年底全村享受低保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97人,參合率72.9%。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堆放場地。

3、雲南省永勝縣永北鎮馬家壩自然村

村情概況

馬家壩自然村隸屬於永北鎮涼水居委會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永北鎮南邊,距離涼水村委會0.5公里,距離永北鎮3公里。國土面積4.07平方公里,海2,123米,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929.8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673畝,其中人均耕地0.75畝;有林地3,909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27戶,有鄉村人口905人,其中農業人口872人,勞動力5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24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98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一、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3畝,其中:田673畝,人均耕地0.7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3,909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畝,其中荒山荒地1,52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81戶通自來水,有46戶飲用井水。有227戶通電,有13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9%和8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2戶,分別占總數的80%和7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6輛,拖拉機48輛,機車7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9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7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7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7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9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7.00萬元,占總收入的56%;畜牧業收入2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0.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0頭;林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39萬元,占總收入的17%;工資性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10%。農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農民收入以一、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0人,占勞動力的27%,在省內務工14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醫療衛生等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蔬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000頭、牛200頭、羊1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收由2007年的1980元增加到23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