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副教授]

音樂學碩士研究生,南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副院長。藝術實踐教研室主任,南陽市政協委員、南陽市音樂家協會會員、民盟成員。在她的指導下,學生周輝獲第九屆河南省大學生藝術節通俗唱法一等獎;同年,周輝代表河南省參加新航道杯中國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獲銀獎。

熱點人物

南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

在音樂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篇;出版專著一部;先後被評為優秀教師、巾幗建功標兵、成人教育先進工作者、南陽市民盟優秀盟員等榮譽稱號。2007年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資助對象。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馬 奇,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女,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研究生班結業,漢族,籍貫河北新樂,1961.07出生,1982.08參加工作,2004.12任現職,其中2002.04下派任義烏市副市長兩年。 工作分工: 協助廳長工作,分管土地利用規劃處、地籍管理處,聯繫省土地資源調查辦公室(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整形外科專家

馬奇[副教授] 馬奇[副教授]

馬奇,男,教授、主任醫師,杭州瑞麗整形醫院特邀專家顧問 浙江省整形外科創始人。曾任浙江省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全國整形外科學會委員。

從醫40餘年,著有《整形外科學》,《皮膚美容外科學》等。擅長各類創面的修復及先天性畸形的矯正,尤其在血管瘤的病因、發病機制研究和治療策略選擇上具有獨到的見解並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

擅長領域:

擅長血管瘤治療、疤痕修復、雷射醫學、五官、乳房再造的研究與臨床治療;

寧南縣政協副主席

馬奇[副教授] 馬奇[副教授]

馬奇,寧南縣政協副主席,協助主席工作。分管政協提案委員會、經濟 委員會和法制群工委員會工作。聯繫縣人大、縣紀委、縣政法委、檢察院

、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監察局、審計局、信訪局、法 制辦、人防辦、

財政局、政務中心、發展和改革局、物價局、環境保護局、質量技術監督

局、藥監局、交通局、公路分局、移民局、煙辦、菸草專賣局、移動分公

司等工作。完成主席交辦 的其它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

簡介

馬奇(1922.2.3-2003.4.28),回族,原名馬世勛,筆名馬凌雲,河南省武陟縣木城鎮王李村人。幼年家貧,曾在清真寺讀過兩年《古蘭經》,方就讀於鄉間慈善學校。後因成績優異,考入河南省立十四中學。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當代著名哲學、美學家。

相關事件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春,家鄉被倭寇占領,隨學校遷至登封縣中嶽廟。1939年,考入省立開封高中,賴同學資助,得以完成學業。在開高讀書期間,參加社會科學讀書社。高中畢業後,在南陽地區內鄉縣赤眉城以國小教員身份,組織和領導南陽各學校的地下黨工作。1943年初河南地下黨遭破壞,奉命撤離。徒步到達延安,適遇“搶救運動”正熾,旋蒙誣陷殘害。待“甄別”後,調入八路軍子弟學校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帶領共產黨幹部子女隨軍隊撤離延安至張家口,任教於晉察冀邊區聯合中學、張家口市立中學、華北育才中學等學校。1949年春節進入北平,任職於北平市軍管會教育部、北大附中、高教部政教局等。後組建北京市101中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兼任《教學與研究》主編。編寫中等教育教學文章。歷任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哲學系教授,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學校美學研究會會長。撰寫關於個人道德修養專著,以及關於北京宗教和風俗習慣的圖書。認為美學是藝術觀,是關於藝術的一般理論和方法論,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美學是藝術哲學,是哲學的一個部門,但美學的發展前途,則是逐步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在美學研究中強調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馬克思的美學思想、普列漢諾夫的美學思想以及毛澤東的美學思想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認為馬克思科學地回答了美學理論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把美學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使美學成為了科學。普列漢諾夫的美學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獨立研究的可貴成果。毛澤東的美學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美學與中國革命的藝術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文革後期參與編寫《新華詞典》。後出版的《藝術哲學論稿》和《普列漢諾夫美學思想研究》兩書集數十年研究之心得。其間還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的美學條目釋文。1990年離休後,堅辭一切職務,成為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生,散盡畢生藏書,從頭學起,潛心書法。自詡“古訓四十難學藝,吾逾七十篆楷隸”。又嘆離休以後才得以從事“完全自願、自覺、自由的勞動”。一生志趣鮮明,自學為本,筆不離手。

2003年4月28日因病在北京市第六醫院逝世,享年81歲。

主要著作

《藝術哲學論稿》、《馬克思恩格斯美學思想》、《藝術的社會學解釋——普列漢諾夫美學思想述評》、《談談共產主義道德問題》等,並主編兩大卷《西方美學史資料選編》、《北京的風俗習慣》、《北京的宗教》等。

評價

馬奇一生,志趣鮮明,自學為本,筆不離手。在延安期間曾尋求去“魯藝”學習,未果。50年代初,編寫中等教育教學文章。1958年以後,撰寫關於個人道德修養專著,以及關於北京宗教和風俗習慣的圖書。文革前的60年代,鑽研馬列經典原著並主持編寫注釋,此時開始專注美學研究並投身於當時的“論戰”。文革後期,參與編寫《新華詞典》。80年代出版的《藝術哲學論稿》和《普列漢諾夫美學思想研究》兩書集數十年研究之心得。

馬奇一生,以中學出身,行專業教育,其知行觀念,皆離不開對於書的認識演進。早在高中期間,即開始研讀“五經”:馬、恩、列、斯、毛,從此奠定革命生涯。工作於人民大學伊始,自我制定“四書”計畫:讀書、教書、編書、寫書,沉醉於研究的興奮和出版的滿足。及至“從心所欲”之年,又淡出學問,不藏一書,去留無意,墨灑煙雲。

馬奇一生,謹言慎行,嚴己寬人,晦掖後學,但世事艱難,坎坷不斷。尤以兩次最為深重。其一是歷經困苦、滿腔熱血到達延安,卻遭遇殘酷無情的“搶救運動”。其二是殫精竭慮的忘我工作,在文革中卻成為被批鬥關押的牛鬼蛇神。晚年嘗以楊慎名篇書贈友人,“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當是自己一生心路藍縷的寫照。

美國多領域管理大師

簡介

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1928~)

美國 多領域管理大師,組織決策研究領域最有貢獻的學者之一

2003年兩位管理學者羅倫斯·普賽克與托馬斯·戴文波特製作了一張200位管理大師的排行榜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然後他們問上榜的大師們一個問題:誰是你心目中的大師?排在第一位的是20 世紀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德魯克,排在第三位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而排在德魯克之後,西蒙之前的則是幾乎沒有公眾知名度的詹姆斯·馬奇。

個人經歷

馬奇出生於1928年1月15日,1953年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以後在卡耐基工藝學院任教。1964年擔任加州大學社會科學院的首任院長,1970年成為史丹福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同時也擔任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教授,是名副其實的多領域大師。馬奇被公認為是過去50年來,在組織決策研究領域最有貢獻的學者之一,他在組織、決策和領導力等領域都頗有建樹。

詹姆斯·馬奇博學多才,曾經講授的課程琳琅滿目、涉獵範圍極廣,包括組織心理學、行為經濟學、領導、計算機仿真、統計學等等。此外,他還製作過紀錄片、出過詩集,是一個興趣廣泛的學者。

當然,詹姆斯·馬奇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組織和管理理論方面的開創性成就。

管理思想與貢獻

他在社會學和其它領域成就斐然,以治學嚴謹及學思深厚聞名,幾乎無人能出其右。芝加哥大學的約翰.帕傑特教授在《當代社會學》期刊中寫道:詹姆斯·馬奇的影響力及於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範圍之廣,同儕望塵莫及。

特別的是,詹姆斯·馬奇的思考向來是由美學觀點出發,很重視想法是否有一種優美、雅致或一新耳目的特質。

多年來他創造出許多隱喻,展現他創意十足的敏銳度,像是組織選擇的垃圾桶理論、學習事物時的熱爐效應等等。

管理專家想要尋求新想法時,常會從詹姆斯·馬奇的著作里找靈感。他博學多才,長達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優遊於許多不同史丹福大學的詹姆士·馬其是當代一流的管理思想家,他認為一個想法是否優美,可能比它的實用性更重要。

主要著作

代表作(有中譯本):

1《決策是如何產生的》

2與西蒙(Herbert A.Simon)合著的《組織》(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3與塞爾特合著的《廠商行為理論》。

其他著作: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1955)

Autonomy As a Factor in Group Organization (1980) ISBN 0-405-12980-7

Ambiguity and Choice in Organizations (1980) ISBN 82-00-01960-8

Decisions and Organizations (1988) ISBN 0-631-16856-7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1989) ISBN 0-02-920115-2

A Primer on Decision Making (1994) ISBN 0-02-920035-0

Democratic Governance (1995) ISBN 0-02-874054-8

The Pursuit of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1998) ISBN 0-631-21102-0

On Leadership (2005) ISBN 1-4051-3247-7

歷史人物

清代官員

馬齊(1652-1739)

滿洲鑲黃旗人

姓富察。滿洲鑲黃旗人。米思翰之子。萌生,康熙武英殿大學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

清初,沙俄不斷侵犯我國領土,燒殺搶掠,橫行無忌。為此,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即揮師北上,先後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十五年(1686)兩次同侵略者展開激戰,最終以沙俄軍隊戰敗被困雅克薩城、請求談判解決兩國邊界爭端而結束。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答應俄方請求,準備派員參加。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時任左都御史的馬齊上書曰:“俄羅斯侵略疆土,(被)我師困之於雅克薩城,本可立時剿滅,皇上寬容,不忍加誅。今悔罪求和,特遺大臣往議,垂之史冊關係甚巨。其檔案宜兼書漢字,使臣並參用漢員。”詔如議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7月14日,兩國代表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達成協定,簽訂了我國讓出尼布楚,收回雅克薩,兩國以額爾古納河為界的平等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當時雖然以滿俄兩種文字書寫,但不久即將副本翻譯成漢文歸檔保存,開清初官方外交檔案由滿文翻譯漢文之先河。同時,馬齊的這一建議也為以後滿漢文化的廣泛交流以及漢文字在官方的普遍運用鋪平了道路。

康熙四十七年,曾以首舉允禩可立皇太子罪被罷官禁錮,後復起用。乾隆四年卒。

英國制表匠

馬奇(1717~1794)

Mudge,Thomas

英國制表匠。1738年開設表店,因產品質量精良,歐洲各國要人都向他定製。1765年,馬奇發明了調節機械錶走動的一種自由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是在格雷厄姆的直進式擒縱機構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是現代寶石叉互擒縱機構的前身。19世紀中葉以後,這種機構被廣泛用於機械式手錶和小型時鐘。1771年表店停業,馬奇投身於航海時鐘 。1774 年,他把製造的第一個精確時鐘送交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小說角色

《馬奇》

澳大利亞和美國雙重國籍的女作家布魯克斯憑部獲普利茲獎的小說,布魯克斯在這部榮獲2006年普利茲獎的小說中,作者布魯克斯通過大量研究,將歷史小說和傳記文學兩種合二為一,在美國文學經典《小婦人》的故事框架上,為讀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全新人物形象馬奇。

身為小婦人之父的馬奇,是深受愛默生和梭羅影響而滿腹理想情懷的廢奴主義者,戰爭將他置身於無數沒有人性的冷酷士兵和地主之間,親眼目睹了血腥暴力、種族歧視以及百姓、特別是黑奴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作者借馬奇之口闡釋了有關戰爭、自由及情愛的思考,為那遙遠的時代賦予了永恆的人類話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