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0年生於雲南省鹽津縣,1991年獲北京大學英 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93年北京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專業研究生畢業,1998年獲比利時魯汶大學博士獎學金赴該校留學,曾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後在該校任研究員職位。曾赴奧地利、德國、丹麥、英國、美國和中國在國際維根斯坦研討會、現象學與存在主義哲學學會年會、美國哲學協會年會、國際道學大會、亞洲與比較哲學學會年會、中國哲學建構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列維納斯研討會等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7年始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
主講課程
東西方哲學視野。
主要貢獻
書籍著作
《海德格爾關於東西方對話之思:期待事件的發生》於2008年由國際著名出版社勞特里奇 (Routledge)出版。
論文期刊
1,維根斯坦語言遊戲概念新探,《學術月刊》,2009年3月,第3期, 第48-55頁。轉載於《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3期,第139-140頁。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09年,第7期,第16-22頁。
2,哲學起源於希臘說置疑,《學術月刊》,2007年2月,第2期, 第48-55頁,另載《拾薪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52-63頁。
3,海德格爾與亞洲語言之雙重關係探究,《世界哲學》,2008年7月,第4期,第48-60頁。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08年第6期,第19-28頁。
4,列維納斯的意義理論與非西方文化,載《列維納斯的世紀或他者的命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73-279頁。
5,聖人不遠遊?——海德格爾對《道德經》的徵引,《哲學家》,2008卷,147-167,2009年6月。
6,海德格爾論西方哲學啟始與古代亞洲思想之關係,《基督教文化學刊》,2007年,第18輯,第88-104頁。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08年第2期,第24-30頁。
7,海德格爾東西方對話觀探微,《求是學刊》2006年,第33卷第5期,第15-24頁。
8,自我坎陷與另一啟始:牟宗三與海德格爾的傳統轉化觀及文化會通問題,《人文論叢》,2006 卷 ,第290-300頁。
9,《三山論學記》中關於天主觀念的文化對話,《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1997年。
10,列維納斯與女性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第74-80頁。
11,海德格爾與道家思想之關係新論,《基督教文化學刊》即刊。
12,海德格爾與日本哲學,《亞洲學術》,2008卷,第107-126頁。
13,列維納斯關於女性的哲學思考,載《他者哲學——回歸列維納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第295-325頁。
14,海德格爾論集置與東西方對話,《世界哲學》,2009年,第6期,第94-106頁。
中譯英:論列維納斯的倫理學 (On Lévinas’s Ethics),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35(4): 549-560, 2008.
國際會議
曾出席的國際會議:
“論《道德經》中女性氣質的原初性”,美國哲學協會年會國際合作委員會特別小組會議,2009年4月8-12日,加拿大溫哥華。
“列維納斯與老子對女性主義哲學的貢獻”,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年會,台灣輔仁大學,2009年7月7-15日。
“海德格爾關於其他一些偉大的啟始一語的涵義”,現象學與存在主義哲學學會年會,美國芝加哥,2007年11月8-10日。
“海德格爾對亞洲語言的含糊態度“,亞洲與比較哲學學會年會,美國加州,2007年6月12-15日。
“置疑哲學起源於希臘之說”,深圳大學,中國哲學國際會議,2006年12月13-14日。
“從蘊義到他者到“其餘一切”:勒維納斯的意義理論與非西方文化”,杭州國際列維納斯學術會議,2006年9月11-13日。
“道與路: 海德格爾與《道德經》”,第三屆國際道學研討會,基姆湖的女人島(德國),2006年5月24-27日。
海德格爾關於 “對抗亞細亞” 的思想,美國哲學協會年會,東部分區(紐約)2005年12月26-30日。
自我坎陷與另一啟始:牟宗三與海德格爾的傳統轉化觀及文化會通問題,第7屆國際當代新儒學學術會議(武漢),2005年 9月10-12日。
海德格爾關於家與家之間的對話,美國哲學協會年會,太平洋分區(舊金山)2005年 3月23-27日。
獅子之語和魚之樂:維根斯坦與莊子關於理解動物的觀點,夏威夷藝術與人文科學國際學術會議(火奴魯魯, 美國) 2005年 1月13-16日。
對海德格爾的共在觀念的莊子式的回應,美國哲學協會年會,東部分區(波士頓), 2004年12月26-30日。
區分自然語言遊戲和人造語言遊戲符合維根斯坦哲學的精神嗎?第27界國際維根斯坦學術研討會(維赫塞的克爾克伯格,奧地利),2004年 8月8-14日。
翻譯作為語言遊戲:維根斯坦視野中的翻譯觀, 翻譯理論的方法與對象國際研討會(哥本哈根, 丹麥),2004年 5月5-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