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村歷史沿革

馬大村歷史沿革

民國期間,村中有一戶姓馬的大戶人家,始有馬家大屯之稱。 1956年至1958年2月依蘭設26個鄉鎮時,馬大屯為馬大鄉所在地。 1958年後直至現在,馬大村始終歸屬依蘭鎮管轄。

馬大村歷史沿革
衛星圖上的馬大村斡朵里故城遺址
馬大村(屯)[Mada Cun(Tun)]位於牡丹江西,主屯距依蘭鎮約6公里,轄主屯、福興、吉興、保平、興勝、江沿等屯,全村面積31390畝,耕地面積20652畝,全村人口2600人,除漢族外,還有滿族和朝鮮族。馬大屯始建於1930年,第一戶居民姓馬,後稱馬家大屯,亦稱馬大屯,沿用至今。偽滿時期曾是日本開拓團所在地。1958年建生產隊,1983年建村,因區域調整,於2001年將另外五屯併入馬大村。
馬大屯是依蘭縣著名的歷史名勝村,在我國清史、東北史以及滿族史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元朝,就在馬大村設斡朵憐軍民萬戶府,由斡朵里部女真族酋長揮厚首任萬戶。揮厚亡故後,由揮厚之子猛哥帖木兒(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襲父職繼任萬戶。猛哥帖木兒於元明交替之際率部南遷建州(今綏芬河一帶),同原居依蘭鎮南遷的胡里改部女真共同組成建州女真。建州女真經幾代首領的努力,統一了東北女真,於1616年由猛哥帖木兒六世孫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清朝定都北京後,尊封猛哥帖木兒為“肇祖原皇帝”,因而馬大屯即為滿族發祥地和清王朝的肇基地。
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在馬大屯設斡朵倫衛。明朝在東北開闢的著名“海西東水陸城站”交通驛路,馬大屯的斡朵倫衛即是“海西東水陸城站”中的第十三站斡朵里站所在地。斡朵倫即是斡朵里的異譯。
清朝為解決八旗官兵的糧餉,在東北設立了官莊,生產糧食。乾隆年間,馬大屯的土地獲得開發。成為三姓15個官莊之一。最初由姓周的莊丁耕種馬大屯的官地。
民國期間,村中有一戶姓馬的大戶人家,始有馬家大屯之稱。馬大屯當時是僅有十幾戶的小村屯。日本侵略者占領依蘭後,實行並屯政策,至1937年馬大屯也只有20戶人家。日本侵略者發現馬大屯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便將馬大屯設為開拓團集團部落。
抗日戰爭勝利後,馬大屯歸屬依蘭一區(依蘭鎮)管轄。建國初期,馬大屯仍歸一區。1956年至1958年2月依蘭設26個鄉鎮時,馬大屯為馬大鄉所在地。1958年後直至現在,馬大村始終歸屬依蘭鎮管轄。
馬大村被清史專家學者鑑定成清王朝皇族發祥肇基之地,並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2011年6月26日依蘭縣人民政府正式頒布馬大村“斡朵里城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28日立碑。
依蘭縣是黑龍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是清王朝皇室的發祥地。挖掘和研究這裡的古老文明和文化,特別是滿祖故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2年9月下旬全國第三屆滿族企業家經濟合作聯誼會在依蘭召開,來自世界各地滿族巨子紛紛到馬大村斡朵里城址進行祭祖尋根,喚起了許多滿族企業家對馬大村、對依蘭的投資興業的濃厚興趣。全國滿族企聯會副會長關彥斌深情地表示,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片熱土上發跡起來的,從這裡出發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統一中華民族的一個強盛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們滿族的後代就是要發揚老祖宗的偉大精神,為實現中華偉大復興貢獻我們的力量。他的企業團隊有意向在依蘭投資一億以上建立葵花葯業的分支機構,並且在馬大村修築滿祖宗祠。以昭示天下的滿族遊子回里尋根問祖,旅遊觀光,投資興業。
(馬大村南北大路——“滿源路”“斡朵里路”或“萬戶府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