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士純1910年11月26日出生於潮陽縣和平里美鄉(今汕頭市潮陽區和平鎮裡美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在私塾讀書,學習成績優異。
1925年春,馬士純到潮陽銅盂初級中學就讀。在此期間,閱讀了《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刊物,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入黨
1927年春,馬士純考入汕頭市礐光中學。第二年春轉學到汕頭市立一中,結識了共產黨員吳乃桐、張典光等,在他們的幫助下,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並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四五月間,馬士純與張聲久、周仁岱3人作為汕頭市的學生代表,前往大南山雷嶺下厝仔村出席我黨召開的工農兵學代表大會,在走到普寧九區三鄉時,因誤聽敵人要來“圍剿”的訊息,便轉道揭陽,不幸在揭陽的碼頭被國民黨水上警察抓捕。周仁岱經受不了折磨,供認了身份和此行目的。敵人如獲至寶,把他們轉解到汕頭地方法院。
法庭上,國民黨法官要馬士純交出汕頭地下黨組織名單,馬士純堅決不肯透露。敵人殘忍地用辣椒水灌入他的體內,然後又用腳踩在他的肚子上,把辣椒水從嘴和鼻子裡壓出來,馬士純的肺部因此受到嚴重損害。
黨組織和馬士純的家人、親友們多方設法營救。後來,國民黨汕頭法院判處他1年6個月徒刑。
1932年春,馬士純刑滿出獄。在黨的支持下,他從汕頭乘船前往上海求學。在上海,馬士純非常活躍,他除了參加黨的活動外,還到學校聽課,參加進步文學活動。
一天晚上,馬士純和上海大學生到法租界張貼標語時,被法國巡捕逮捕,再次入獄。他備受酷刑,身體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咬緊牙關剛強不屈。
黨組織和親友們四處活動,最終救出馬士純。離開監獄後,馬士純乘船去泰國,投靠在泰當船夫兼營小本生意的父親。隨後到當地進步教師創辦的華僑學校當教師。
在泰期間,馬士純無時不在準備回國參加革命。1933年底,他回到上海。
1935年春,他應聘到普寧興文中學當教師。1936年初,他在興文中學開始進行黨的活動,發展邱秉經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建立起共青團組織。不久以興文、泥溝兩地為據點,吸收一批團員,建立兩個支部。
1937年3月,中共韓江工委恢復馬士純的黨籍。馬士純與黨取得聯繫後,更加積極地在興文中學進行黨的活動,他團結興文中學的一批進步教師,在他們中發展先進分子入黨。
1937年7月,中共普寧特別支部成立,馬士純擔任組織委員。8月,中共普寧縣工作委員會成立,馬士純任組織部長。1938年4月,馬士純接任普寧工委書記;6月,調任中共潮汕中心縣委組織部長;旋又調回普寧任普寧工委宣傳部長。
抗日救亡
興文中學在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下做了大量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成為普寧縣革命教育的中心陣地。學校董事會主席、旱塘鄉地主陳益齋對此十分惶恐,在臨近暑假時,他藉口聘期已滿,解僱馬士純、邱秉經、楊少任等老師。這一行徑激起了興文中學進步教師們的義憤,他們一致向校方提出辭職,撤離了興文。
1938年夏,中共潮汕中心縣委決定由馬士純帶領興文中學一批共產黨員、進步教師到揭陽縣和順鄉石牛埔圩(今屬揭西縣金和鎮)義享公祠創辦“西山公學”,以陝北公學為模式,以“延安抗大”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為校訓,旨在培養抗日骨幹力量。7月,西山公學招收學生約300人,舉辦暑期訓練班,由教師講抗日救國形勢,對學生實行抗戰教育,培養抗日力量。但西山公學剛創辦,國民黨反動派就四處造謠中傷,潮汕中心縣委遂決定將西山公學改名為南僑中學,以合法組織“汕頭暹羅華僑抗敵同志會”的名義來創辦。9月,南僑中學正式開學。
10月,中共潮普惠南分委成立,馬士純擔任統戰部長。
1938年底,各縣進步青年聞名競相前來南僑中學求學,人數不斷增加。潮汕中心縣委遂決定擴大南僑規模,創辦南僑二校和三校,馬士純任三校校務主任。
1939年6月22日,日軍入侵潮汕。中共潮陽縣工委通知南僑三校撤離和平里美鄉。
一心為黨
1940年4月,馬士純調任中共梅縣中心縣委書記。這時他的肺病很嚴重,但他毫不計較個人的身體安危,帶病堅持工作。1941年1月,他的肺病惡化,咳得很厲害。他怕將病傳染給其他同志,經請示潮梅特委同意,於2月離開梅縣,到揭陽養病。途中,護送人員特地雇了一張轎子給他乘坐,但他堅決謝絕,說:“寧可自己吃苦,不能使黨破費!”堅持步行到了揭陽。
黨組織把馬士純安排到榕城秘密聯絡站——八社圍美宮鄭英略家中養病。住了一段時間,轉移到城郊仙橋高美村倫祥公廳。幾個月後,他的病情繼續惡化。在無法醫治的情況下,黨組織只得通知他的父親和妻子趕來見上最後一面。
1941年11月11日,馬士純帶著黨組織、親人和同志們的關懷離開人世,年僅31歲。黨組織和高美村民把他安葬在附近青松蒼翠的鳥木山(今紫服山)上。
馬士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