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塘村委

馬塘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00公里, 國土面積23.00平方公里,海拔1370.00米,年平均氣溫18.50℃,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 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80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1畝;有林地8700.00畝。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4戶,有鄉村人口3302人,其中農業人口2775人,勞動力222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36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50.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8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二、三產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00.00畝(其中:田1739.00畝,地2061.00畝),人均耕地1.21畝,主要種植水稻 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7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無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350.00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00.00畝(其中:田1739.00畝,地2061.00畝),人均耕地1.21畝,主要種植水稻 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7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無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35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718戶通自來水,有26戶飲用井水, 有744戶通電,有50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27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30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458.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4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38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 基礎建設(physicalinfrastructure),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social infrastructure)。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

基礎設施包括園林綠化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儘快發揮效益。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50.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73.01萬元,畜牧業收入36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40頭,肉牛558頭,肉羊145頭); 林業收入12.5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732.95萬元, 工資性收入7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80.0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8.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1人 ,在省內務工48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二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6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大棚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產業。

特色產業的本質是“我”最擅長的經濟,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因此是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特色產業的形成固然離不開政府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內生。政府的作用是營造環境,誘致市場主體創業。市場主體追求利潤,必然根據本地要素稟賦實際選擇適宜的產業,從而形成特色產業。從過去的經驗教訓看,還要處理好“取”與“予”的關係。在“特色”剛剛顯露時就急著“增收”,只會扼殺“特色”。

特色產業的理想狀態無疑是“產業集群”。集群本身是一種特色。聚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縱向型。圍繞成長起來的特色產業,眾多上游、中間、下游企業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個完整的生產鏈;二是橫向型,即同類或相似企業、產品聚集,形成專業生產、銷售中心。聚集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了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形成經濟成長極,提升了經濟競爭力;不僅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增強市場機制,激發人們的創業意識,最終促進產業經濟全面發展。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44戶,共鄉村人口3302人,其中男性1676人,女性1626人。其中農業人口2775人,勞動力2225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9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5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4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塘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馬塘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016人,中學生68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0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778.6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1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00萬元,有固定資產102.2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5.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早在1985年,江蘇、山東、河南等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搞得較好的個別農村就採用召開會議、張榜公布、印發手冊等形式,公布村集體財務收入、宅基地劃分和計畫生育指標分配等情況。198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在全國試行後,福建、山西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法規規定村民委員會在辦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經費要按時公開,山西、陝西、四川、西藏、江蘇等省、自治區還強調:村民委員會的財務實行公開。1990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轉《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要求各地"增加村務公開的程式,接受村民對村民委員會工作的監督。"1994年10月,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要求各地廣泛開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活動,提出要抓好"村務公開"制度建設,"凡是涉及全村民眾利益的事情,特別是財務開支、宅基地審批、當年獲準生育的婦女名單及各種罰款的處理等,都必須定期向村民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監督。"1997年4月,中紀委在天津市寶坻縣召開七省、直轄市村務公開工作座談會,推廣寶坻經驗。1997年8月,民政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深化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提高認識,加大對村務公開工作的指導力度。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100人,黨員中男黨員74人,女黨員26人。 團員66人。

農村基層組織的組成

農村基層組織,包括設在鎮(辦事處)和村一級的各種組織,主要是指村級組織。包括基層政權、基層黨組織和其它組織三個方面,主要有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團支部、村婦代會、村民兵連及“兩新”組織(“新的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組織“)。由此可知,農村基層組織涵蓋了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

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是基層黨組織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鬥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戰鬥堡壘,是領導農民民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力量。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決定了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有組織的統一整體,它是由黨的中央、地方和基層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其中,黨的中央組織是黨的首腦和核心,黨的地方組織是連線中央和基層的中間環節,而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礎。農村基層組織更是這基礎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到200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593.1萬名,現有基層組織371.8萬個,而全國34324個鄉鎮中,34321個鄉鎮建立了黨組織。60.6萬個建制村中,60.5萬個建制村建立了黨組織,占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建制村總數的99.98%。正是這些農村基層組織,成為黨組織發展壯大從而服務於廣大農民的堅實的基礎。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田水利設施差,全村大部分的農田靠抽水或雨水灌溉。 2.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無特色產業牽頭;農業生產以傳統農業為主,發展潛力不大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以"穩定一產業,發展二產業,推進三產業,穩糧,促養,興工,造果,盤地,人人有事做,戶戶有項目"為經濟發展思路 2..依託本地的農貿市場,促進和帶動個體商業的發展. 3.發展養殖、種植業,加大名、特、優品種的種植推廣力度。。

實施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畫,引導尚未建立研究開發院的創新型企業組建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綜合管理於一體的綜合型企業研究開發院;引導已建立研究開發院的創新型企業制訂和實施企業創新路線圖,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創新型企業。繼續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和創新型企業評價認定工作,通過在科技項目安排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強化評價對企業創新戰略制訂與實施的導向作用。實施國有創新型企業(集團)試點工作,大力推進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加大引進和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龍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