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村委會為紀念曾經的馬固村,還特意在村口設碑,介紹村子的歷史狀況。碑文稱馬固村為“千年古村,歷史名鎮”,常住人口3200多人,是一個有歷史文化積澱的古村落。
歷史
馬固村自宋初王氏二世祖士安定居,已有一千餘年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精神財富。
珍貴的書畫藝術,精美的古代建築,蘊含著哲學思想的宗教文化、祭祀文化、神文化、風格紛呈的民間藝術、遠近聞名的武術、門類齊全的的醫學等;馬固村文物遺存豐富,大量的雕刻、書法精品散存於碑碣、匾額之上、廟宇之中,著名書法家趙東階、魏聯奎、汜水知縣潘思光的書跡均有留存。
刻於宋治平二年(1065年)的王田墓誌,由宋代文學家、科學家蘇頌撰文,書法名家陸謂書丹,文風嚴謹,書法朴茂方正,為墓誌文化珍品。王氏家廟浮雕為我國存世不多的精品。2006年發掘出的兩隻唐代青花瓷罐,國家一級文物,位列“中華百件國寶”前列,它的出土將中國青花瓷的起源推進800——1000年,在大宋王朝,馬固王氏先祖幾代都為柱國重臣,曾創造“三朝樞密”“九子進士”之輝煌。
旅遊景點
古樹
千年古村(古柏四十餘株,古槐最少十八株)
老廟墳(王良賓墓)
墓主王良賓,明崇禎九年(1636年)貢生。初任汝陽訓導,後升任確山教諭,還沒有上任,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圍困汝陽城,他以訓導身份守衛東門,汝陽城破,不屈而死。死後崇禎皇帝為表彰他的不屈精神,下令陪葬一顆銅頭,並旌表他為“殉難忠烈”,“入忠義祠配享”。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馬固四組種地將該墳夷為平地。但有人叫它老廟墳,也有人叫它老母廟墳,還有人叫它老母窯墳。
馬固古寨
馬固寨高2丈,底寬2丈,頂寬1丈2尺,平如道路,亦可行車。寨周外沿還打有高六尺的寨牆,長圓形,周長六里。解放之後,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馬固寨已失去它應有的作用,於是寨上之土陸續被個人或生產隊掘挖,用來墊圈漚糞,損失幾乎殆盡,四門也被拆除。如今只剩南門東、西兩段各長百米的部分寨牆,留作歷史的證鑒。
馬固大廟
馬固大廟坐北向南,東西寬38米,南北長55米,占地約3.13畝。主廟系關帝廟,東西長10米,南北寬6米,從鑲於廟前檐牆的碑文可知,此殿重修於明萬曆二年,高8米,灰磚藍瓦木質結構,謂之主殿。殿內有木質關羽、關平、周倉雕像,高八尺,雕像由機關相連,形神逼真,且能站起坐下,廟門平常緊鎖。清朝乾隆年間增修拜殿,東西長10米,南北寬5.4米,高6.2米,四梁八柱支撐,東西山牆由灰磚砌就,前後通達,供香客拜祭所用,梁檁廊柱多有彩繪,壯觀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