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故而四書五經、歷代古文背誦如流,國學基礎較厚。1933年,考入省立安陽高中,1936年,河南全省高中畢業會考,名列第一。隨後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在此期間,曾與同好奔赴河南、山西抗戰前線,創辦《行都日報》,穿梭於黃河兩岸,進行戰地報導,直到1939年被查封,才返回武大繼續學業。1941年,大學三年級時,在全國大學生三優競賽中獲當時教育部頒發的學業、操行、體育三優獎狀(全校僅3名),奠定了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1942年畢業,畢業論文為近8萬字的《明代倭寇考》,並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文學院助教,次年即正式開課,講授法學院的《中國通史》。由於教學效果好,1946年晉升為講師,短短4年時間,由助教升為講師者,在當時的武大是空前的。接著又講授《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文化史》、《中國近代史》等專業課程。在此期間,又任訓導處學生指導組主任等職,並積極參加抗日和反國民黨專制活動,掩護進步學生。亦因此而於1951年3月6日遭人陷害入獄,在獄中經歷了13年的囹圄生涯,浪費了寶貴的學術生命。文革期間,在武漢監獄教育科工作。直到1986年全面平反。
研究方向
馬先生在武漢大學幾十年來,除授課外,主要研究隋唐史、明清史、中國近代史、中國政治制度史以及方誌學等。出版的專著先後有《明代倭寇與海防考》、《太平天國軍事制度》、《美帝侵華簡史》、《隋唐兩京考》(協助楊鴻年先生,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並參加編寫出版《湖北省道教志》、《湖北現代監獄》等著作。退休後,仍老有所為,繼續編寫《明代賦稅制度》,並參加武大三至九世紀研究所關於《全唐文》(共1000卷)職官與社會經濟問題的研究,參編《全唐文職官叢考》(陳國燦、劉健明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馬先生治學受吳其昌影響,吳先生生前教導他,治學有三貴:貴博、貴精、貴通。他遵照這個教導,奉行數十載,雖歷經磨難而奮鬥不輟。之所以稍有成就者在此。
關於馬先生的一生,可參考皮公亮的訪談:《坎坷磨難志彌堅——訪武大馬同勛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