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立國根據《馬來紀年》記載,約在公元14世紀末,室利佛逝巨港王子拜里迷蘇剌,因受爪哇麻喏巴歇的進攻,逃到當時受暹羅控制的單馬錫(今新加坡)。不久,自立為王。後來麻諾巴歇又派兵進攻單馬錫,於是拜里迷蘇剌率領少數隨從,逃到馬六甲。
據中國《明史》記載,明永樂元年(1403)派遣太監尹慶出訪南洋,到達馬六甲時,“其地無王,也不稱國”。拜里迷蘇剌曾向尹慶訴說受暹羅侵擾的苦狀,並於永樂三年(1405)派代表來華會見明成祖。明朝皇帝封拜里迷蘇剌為馬六甲國王,並賜誥印、彩幣、龍衣蓋等物,從此,馬六甲王國正式建立。馬六甲建國伊始,面臨暹羅的威脅,為保障國家的安全,同中國明朝政府和蘇門答臘建立友好關係。馬六甲居民原信奉印度教,1414年,拜里迷蘇剌國王開始改信伊斯蘭教。
鼎盛時期 第4位國王穆扎法爾·沙統治時期(1445~1459),對內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始稱蘇丹;起用著名政治家敦·佩拉克任槃陀訶羅(即首相),緩和馬來貴族和泰米爾貴族之間的矛盾,加強王國內部的團結;對外,兩次擊敗暹羅入侵,並遣使暹羅,主動修好,從而結束兩國之間的長期不和。
第5位國王曼蘇爾·沙統治時期(1459~1477),是馬六甲王國最強盛時代。他把國家大權交給槃陀訶羅敦·佩拉克來掌管。從1459年起,王國憑藉強大的國力,用武力在馬來半島進行統一戰爭,先後征服彭亨、柔佛、雪蘭莪、霹靂、丁加奴、吉蘭丹等地,並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海上交通。由於領土擴大,經濟繁榮,馬六甲成為東南亞強大的封建王國。
國王是最高統治者,國王以下有三位大臣分別掌管政務。一為槃陀訶羅,掌管國家政務和外交;二為天猛公,掌管軍務和司法;三為奔呼廬槃陀訶羅,掌管徵稅、納貢等事宜。
貿易 15世紀中葉,馬六甲已成為東西方的貿易集散地之一。印度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用商船運來棉花、染料和香料藥品,中國商船又帶去絲綢、錦緞、布匹、瓷器等貨物。在最繁盛時期,馬六甲擁有4萬人口,有阿拉伯人和中國人;還有來自印度、錫蘭、波斯、暹羅、緬甸、高棉、占碑、爪哇等地的商人。可以聽到數種不同的語言。
中馬關係 15世紀末~16世紀初,馬六甲遣使來中國先後有30次,其中國王親自率領使者來訪的就有 5次。明朝政府自1403年派尹慶訪問馬六甲起,到1481年,也曾遣使14次回訪馬六甲。
中國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如犁、耙等農具,傳到馬六甲後,改變了馬來人農業生產的落後狀況,中國的指南針也被馬來人用在航海上,促進了當地航海事業的發展。當時馬來人運到中國的玳瑁、沉香、乳香等藥品,也成為中國醫師常用的良藥。眼鏡最早也是在15世紀由西方國家經馬六甲傳入中國的。
衰落 第 6位國王阿拉烏德丁·里雅特·沙於1488年去世後,王國開始衰落。第7位國王馬赫穆德,當時年幼,王國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愈演愈烈。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領馬六甲。從此,開始葡萄牙在馬六甲的殖民統治。馬赫穆德國王轉移至柔佛地區,建立柔佛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