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豐富和發展(1949-1999)

作品目錄目錄序前言導論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一、哲學方面的發展1、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3、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4、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內容的全面概括5、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辯證統一6“一個中心,三個著眼於”的馬克思主義學風7、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8、對“合二而一”與“一分為二”的再認識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與社會主義主體地位論10、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理論的深化與實踐中的發展11、“總的量變過程中許多部分的質變”原理的運用和發展12、堅持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的思想方法1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4、“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15、實踐唯物主義理論的發展16、主客體關係的新認識17、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性和人的主觀選擇的能動性18、認識論與民眾路線19、真理髮展規律與“雙百”方針20、真理的客觀性與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1、堅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22、勞動創造人類世界23、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理論的豐富和發展24、生產力基本理論的豐富25、生產力的涵義和構成要素研究的進展26、“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標準的重大發展27、生產力發展動力問題研究的進展28、生產力自身發展規律研究的進展29、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學說的運用和發展30、農民問題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根本問題31、利益矛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32、階級結構和階級鬥爭理論的運用和發展33、民眾觀點和民眾路線理論的豐富和發展34、國家學說理論的豐富和發展35、社會發展進程理論的發展36、社會曲折前進理論的發展37、當代中國倫理學的發展38、自然辯證法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與豐富39、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40、宇宙有限與無限問題的研究二、經濟學方面的發展1、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2、提出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的政策3、採取多種形式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4、運用和發展了列寧的國家資本主義理論5、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向資產階級贖買的思想6、成功地運用了改造企業和改造人相結合的方法7、採取多種形式漸進地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8、提出了“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的主張,試行“新經濟政策”9、提出進入社會主義後在所有制、生產和流通方面實行“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創造性構想10、提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後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農業合作經濟體制的構想11、探索走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12、逐步制定了正確處理經濟關係的一整套經濟建設的重大方針13、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4、明確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制定了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15、堅持和完善勞動價值論的一個新思路16、提出一般生產勞動的概念必須擴大的新見解17、擴大一般生產勞動概念應掌握的幾條原則界限18、明確論述了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的具體內涵19、五六十年代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新認識20、五六十年代對價值規律理論的新認識21、創立了必要價值理論22、社會主義經濟中資本概念的新含義23、明確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本內容24、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之後,經濟體制對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25、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26、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始終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7、社會主義現代化提法的提出和發展28、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29、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30、提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導論
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一、哲學方面的發展
1、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3、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4、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內容的全面概括
5、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辯證統一
6“一個中心,三個著眼於”的馬克思主義學風
7、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
8、對“合二而一”與“一分為二”的再認識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與社會主義主體地位

10、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理論的深化與實踐中的發展
11、“總的量變過程中許多部分的質變”原理的運用和發

12、堅持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的思想方法
1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4、“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15、實踐唯物主義理論的發展
16、主客體關係的新認識
17、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性和人的主觀選擇的能動性
18、認識論與民眾路線
19、真理髮展規律與“雙百”方針
20、真理的客觀性與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1、堅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
22、勞動創造人類世界
23、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24、生產力基本理論的豐富
25、生產力的涵義和構成要素研究的進展
26、“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標準的重
大發展
27、生產力發展動力問題研究的進展
28、生產力自身發展規律研究的進展
29、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學說的運用和發展
30、農民問題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根本問題
31、利益矛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內部矛盾的
主要表現形式
32、階級結構和階級鬥爭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33、民眾觀點和民眾路線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34、國家學說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35、社會發展進程理論的發展
36、社會曲折前進理論的發展
37、當代中國倫理學的發展
38、自然辯證法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與豐富
39、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0、宇宙有限與無限問題的研究
二、經濟學方面的發展
1、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

2、提出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的政策
3、採取多種形式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4、運用和發展了列寧的國家資本主義理論
5、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向資產階級贖買
的思想
6、成功地運用了改造企業和改造人相結合的方法
7、採取多種形式漸進地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
改造
8、提出了“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的主張,
試行“新經濟政策”
9、提出進入社會主義後在所有制、生產和流通方面實行
“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創造性構想
10、提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後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農
業合作經濟體制的構想
11、探索走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
12、逐步制定了正確處理經濟關係的一整套經濟建設
的重大方針
13、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14、明確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制定了對外經濟技術
援助的八項原則
15、堅持和完善勞動價值論的一個新思路
16、提出一般生產勞動的概念必須擴大的新見解
17、擴大一般生產勞動概念應掌握的幾條原則界限
18、明確論述了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的具體內涵
19、五六十年代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新認識
20、五六十年代對價值規律理論的新認識
21、創立了必要價值理論
22、社會主義經濟中資本概念的新含義
23、明確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本內容
24、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之後,經濟體制對經濟發
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25、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26、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始終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7、社會主義現代化提法的提出和發展
28、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
29、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
30、提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
31、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
32、實現“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
33、實現工業化和生產商品化、社會化、基本現代化
34、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
35、科教興國戰略
36、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
向經濟建設
37、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38、全黨全社會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39、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40、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
依據
4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規定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方
向和目標
4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規定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的性質和基本出發點
43、所有制範疇和結構研究上的發展
44、生產資料公有制不能採取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
45、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
有制結構
46、明確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科學涵義和在改革
中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根本原則
4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多種公有制形式
48、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49、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0、合理調整和組合國有制的產權關係
51、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
52、股份合作制是我國農民創造的一種新型公有制實現
形式
53、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體經濟的特殊性的新見解
54、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私營經濟特殊性的新見解
55、對外商投資經濟性質的新認識
56、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
階段
57、認識到社會主義經濟採取商品經濟形式是對馬克
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突破性發展
58、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商品經濟的原因
59、商品經濟的一般性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特性
60、社會主義經濟中勞動力商品的新認識
61、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是對馬克
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突破性發展
62、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
63、市場經濟並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品
64、提出市場經濟與商品經濟的聯繫和區別的新見解
65、提出市場經濟的內涵、要求、功能、特徵的新觀點
66、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創舉
67、創立了市場經濟學
68、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體制
69、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7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
7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產生的新特點
7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
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73、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是分配製度
的一個發展
74、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與按勞動
力價值分配以及同按勞分紅的區別與聯繫
75、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76、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幫後富是走向共同
富裕的必然過程
77、在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上的新發展
78、社會主義收入分配要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79、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實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
則的戰略抉擇
80、發展才是硬道理
81、要真正走出一條速度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
斷提高的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82、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關鍵是實行經濟體制
和經濟成長方式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
83、實現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84、對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應著眼於全面提高國
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85、經濟結構調整和最佳化的總原則
86、三次產業劃分的新見解和調整三次產業關係的新
構想
87、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
經濟發展差距的構想
88、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和江澤民的《論十二大關係》
89、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的關係
90、我國改革中創立的企業體制是對傳統國營企業體
制的突破
91、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92、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93、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已形成了一系列方針
94、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
95、稽察特派員制度
96、明確市場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地位
97、提出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基本規定
98、提出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基本要求
99、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中確立了勞動力市場
100、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
101、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巨觀調控關係的再認識
102、巨觀調控是與市場機制並存的調控機制
103、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轉變
104、我國的巨觀調控是中央集中統一的巨觀調控
105、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理論的新發展
106、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
107、我國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的方針
108、我國農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經驗
109、在農村實行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110、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
營體制
111、發展了農村多樣化的合作制形式
112、推行農業產業化經營
113、鄉鎮企業是中國農民的一個偉大創造
114、以鄉鎮企業為依託,實現農村工業化
115、發展小城鎮,使鄉村城鎮化
116、創造有中國特色的實現農業現代化之路
117、建立了農村基本的經濟制度
118、把農民作為革命的主力軍和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
119、調整和最佳化農村經濟結構
120、小農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方

121、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122、我國實行的是全方位全面的開放政策
123、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124、在對外開放中要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
125、自力更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立足點
126、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經濟特區是一個創舉
127、走中國自己引進技術的道路
128、吸引外資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政策
129、我國對外貿易形成了一系列戰略原則
130、中國對外開放的總體發展戰略是內向發展為主
外向發展為輔
131、開放地區必須實行外向發展戰略
132、創立了對外開放經濟學
133、兩參一改三結合
134、黨委領導下的職工代表大會制
135、社會主義經濟民主管理的思想
136、三個效益統一的觀點
137、企業民主管理理論與實踐
138、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經濟監督理論
13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調控理論
11、中國共產黨白區工作研究的新成果
12、中共七大和七屆二中全會對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發

13、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關係研究的重大突

14、建國前中共對美國政策的研究
15、過渡時期總路線研究的新成果
16、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重新評價
17、對鄧子恢右傾機會主義的平反
18、建國初期意識形態領域幾次重大批判的再思考
19、中共八大及其重大決策的再研究
20、反冒進和反反冒進的再評析
21、三面紅旗的被否定
22、廬山會議和彭德懷冤案的昭雪
23、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鬥爭的再評說
24、四清運動的反思
25、五十、六十年代中蘇關係問題的再認識
26、“文化大革命”的徹底否定和反思
27、所謂“二月逆流”是抗爭的正流
28、“文化大革命”中周恩來糾“左”的重新肯定
29、一九七五年全面整頓的重新認識和評價
30、“兩個凡是”的禁錮及其被突破
31、偉大的歷史轉折
32、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完成
33、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否定
34、毛澤東功過及歷史地位的評價
35、劉少奇冤案的平反
36、張聞天的思想理論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