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馬克·帝格朗尚(Marc Desgrandchamps)1960年出生於法國薩朗斯(Sallanches),現居住於法國里昂。畢
![](/img/e/da8/nBnauM3X1ATN0U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藝術特色
馬克·帝格朗尚的作品以獨特的繪畫語言描繪動靜與虛實的極致。恬然自得,透視效果的畫面中安逸閒適處處皆在。筆下的人物、動物、風景和現實都在瞬間的靜止中被施以恆動的久遠。這些都成了他鮮明的個人特點和標籤。有人稱馬克·帝格朗尚是描繪時間的人。馬克·帝格朗尚的作品以一種“消逝”的形象為他在當代繪畫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從他的作品中可以觀察和體會到法國當代藝術的演變與發展。
捕掠時間“我的繪畫,不是去保存什麼,而是把運動著的世界在我眼裡那一瞬間的真實再現出來,是試圖以圖像去構
![](/img/4/3f5/nBnauM3X0YTO0Y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馬克·帝格朗尚認為,對於藝術家而言,不是先選擇形象,再去確定想法,而是想法在先,比如先有了表達“經過”的這種願望,而後才會去選擇適合他表達的題材或者方式。包括女人在行走過程中體態的優雅都是把她入畫的原因。曾給馬克·帝格朗尚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奇遇》,他從中借鑑了鏡頭中很多捕捉女性的動態和角度的方式。
馬克的馬馬讓馬克·帝格朗尚感覺很純淨,而且馬通常是動態的。人與馬的相處也是由來已久,而且馬也是藝術的主
![](/img/8/472/nBnauM3XxUjM4Y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馬克·帝格朗尚的所有作品都以《無題》來命名。因為他發現標題對觀眾的影響很大,會給觀眾一些指引性和概念性的東西。他說,實際上,這裡面也有一個空間性的問題。希望作品是個開放的空間,讓所有人進入。因為每個觀眾都是不一樣的,會有不同的體驗與解讀。觀賞也是一種創造——再創造。所以他不希望畫作帶有指向性。
藝術成就
作為歐洲當代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馬克多年來一直活躍於歐洲、美國等地。他的作品被包括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國家現代藝術美術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法國國會在內的眾多藝術機構廣泛收藏,剛剛結束的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的回顧展,更加奠定了他作為法國最重要的架上藝術家的地位。他的作品更被蓬皮杜藝術中心用於收藏集的封面。
個展ǖrcher工作室,紐約Z ,美國
ǖrcher畫廊,巴黎Z ,法國
![](/img/f/609/nBnauM3XyMzNxc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展覽廳,Zǖrcher畫廊,紐約JMH,美國
Baron Martin 美術館,Gray,法國
“地獄之隙”,Thiers, 法國
國家現代藝術美術館(315空間),蓬皮杜中心,法國
美術館Bonn,德國Kunst
Zǖrcher畫廊,法國
聖十字教堂美術館,Les Sables d’Olonne,法國
現當代藝術美術館,Strasbourg,法國
聖雅克教堂,St Gaudens,法國
當代藝術美術館(MAC),法國
![](/img/5/205/nBnauM3XxQzN0c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永久收藏展,巴黎市立現代藝術美術館,法國
“歐洲話語7.0 巴黎布達佩斯”,Karolyi 教堂,Fehérvarcsurgo
“他們的時代”,法國私人收藏展二,現代藝術美術館,Grenoble,法國
“向Jean Guyot致敬”,Hippocrène基金會,巴黎,法國
“脈搏”藝術博覽會(Zǖrcher畫廊),第69屆軍械庫展,美國
![](/img/d/232/nBnauM3X1cjM4c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藝術的力量”,巴黎大宮,法國
“藝術論壇”(Zǖrcher畫廊),柏林,德國
“繪畫/繪畫”,Martin Gropius Bau,德國
“單數”,廣東美術館,中國
“我最喜愛的東西”,當代藝術美術館(MAC),里昂,法國
“鴨子一直活著”,聖安德烈教堂,Meymac當代藝術中心, 法國
“超自然”:Marc Desgrandchamps,盧森堡
“Ruilova”, Zǖrcher畫廊, 巴黎
“他們的時代”,法國私人收藏展一,Tourcoing 美術館,法國
“回憶”,國家當代藝術工作室,Le fresnoy,法國
“通過繪畫”,Le Plateau,巴黎,法國
“記述”,聖安德烈教堂,Meymac當代藝術中心, 法國
“七個法國藝術家”,Kwangju大學Chosun美術館,朝鮮收藏
國家現代藝術美術館,蓬皮杜中心,法國
巴黎市立現代藝術美術館,法國
法國國家當代藝術基金會(FNAC)
![](/img/9/543/nBnauM3X0AjNwg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Sammlung Frieder Burda,巴登
歐洲晉升辦,海牙,荷蘭
Solinest,Brunstatt,德國
里昂當代藝術美術館(MAC),法國
聖十字教堂美術館,Les Sables d’Olonne,法國
斯特拉斯堡現當代藝術美術館,法國
貝尚松美術館,法國
Paul Dini美術館,Villefranche-sur-Saône,法國
Rhône-Alpes省當代藝術基金會
藝術訪談
展覽與新作·之前在中國展過嗎?
我在廣東、北京參加過群展。這次是第一次的個人的展覽,我帶來的是系列作品,大概就是這幾年最新的一些作品。
·新作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基本上我的作品其實沒有什麼太多的不一樣,一直有一個所謂連貫性的主題。我的創作基本上都是介於一些具象的人物,風景,甚至是一些幾何的造型。如果說有一些變化就是在這幾年,作品的光線演變,然後還有一些背景的轉換不同。但整個創作的結構與哲學概念,基本上一直都是連貫的。
·作品述說的故事,或者在生活中有一種迷失,或者在逃避?
透過我的作品要談論的就是一個痕跡,過去的,包括時間流動的痕跡。人物移動的痕跡,講的是這個空間性跟時間性相對的所謂對應的時間關係。
·畫面當中對人物的理解,是帶有什麼樣的情緒?
我要表達的是我的人物在這些畫作裡面有些時候是比較隱諱的,有些是比較具像的。精神上要表達兩個次元的,二維的一個概念。人可能有比較精神性的,有具像性的。所謂人的主題的二維的關係,二維、三維動畫的意思。基本上我要表達的就是事物的虛與實,萬物皆有兩面,這是我從字面上再推進的意義大概是這樣子。
·追溯感,懷舊,或者想留住某一段時光,抓住瞬間的一個人?
![](/img/3/965/nBnauM3X2YzNzg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其實不是完全的如您所說的復古、懷舊,基本上時間在我的理解裡面,其實是相對的。其實所謂的時間的碎片。過去的碎片也曾經是當下的碎片,現在的碎片,時間的碎片也會馬上變成過去的碎片。我們現在在說話的當下,可能馬上就是過去了,所以基本上對於這個時間來說,它並不是懷舊的,只是對於時間性,這個時間的當下的存在,還有所謂的過去跟現在的定義,有著這樣子的追溯或者追尋吧。
·作品的演變關係,或者哪些人對你的印象很深?
對我個人影響很大的是前幾年剛去世的諾貝爾文學家,他是一個法國的文學得主。他的名字可能待會兒再跟你們說,他的作品裡面透過角色,還有這個抒寫的方法,表達了很多對於時間當下,對於很多時間的描寫,所以基本上來說,我的作品或者我個人對於文學性的啟發,受文學性的啟發比較大,尤其受法國的文學家。
·一件藝術品可能強調跟人有關的精神性的,某些政治傾向性的一些聯繫。
這個挺有意思的,基本上對於很多人看到我的作品的第一個印象,可能會是一個歡娛的,會是快樂的,甚至是比較輕飄的一個瞬間。但是事實上我在我的作品裡面,其實某種程度融進了所謂對人際關係之間的這種梳理、緊張感、對立,甚至是某種程度的抗爭。但是這個部分是更深一點層次的,在我的畫作最主要的觀看,最初的觀看不會有接收到這些訊息的。基本上這些人物的緊張關係,還有現代社會的一些情緒的對立,也是我很在乎以及所想要探討的。
·你所觀察到的比如人的某一個年齡段,精神狀態會是什麼樣的?
因為我才剛剛來到北京沒多久,所以對於兩邊文化修為的情況,基本上我只有一個比較直觀的社會的印象,就是大。覺得中國是一個不管在尺寸上,或者是各個方面,生活各個緯度上面,都是一個充滿很多運動的,很忙,很多的事情,一直不斷的,一直很繁忙的節奏的空間。相較於法國,空間當然第一個沒有這么大。整個生活的速度跟節奏都還是在一個相對合理或者相對比較在我所熟悉的一個節奏上面。我感覺到中國這個快速巨大的移動著。感覺有些東西好象不是那么真實,這是我對於初來乍到的北京最直觀的印象。中國與歐洲
·中國與歐洲異同?
這個大問題的大回答也是很好玩,從我的生活的這個城市來看,我的城市是可以視角上接得很悠閒的。人的
![](/img/4/e2b/nBnauM3X1EjM3g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對中國印象是什麼?
基本上中國毋庸置疑對中國這兩個字,或者對中國這個文化體的印象來說,它只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從中國的文化作品,藝術作品來說,其實我了解到這個古老的文明,這些所帶來的是很多方方面面我所不知道的過去,所不知道的歷史。某種程度還是一個未知,很神奇的時空。就現在來說,所有人透過很多媒體,不管是我自己,或者是所有人,對於中國的印象,當然也是媒體的整個投射或者反映。所有都在爆炸發展的,所有各個方面,行業都在爆炸發展的一個地方,但是我們也覺得這樣子的工業,就是工業發展的情況之下,帶來的生活的不便利,以及污染,這個東西對於中國的印象是很強烈的。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他們也感受到這種急速所帶來的不方便,對於生態的影響。當然中國還是很大,我們覺得就是一個大的觀念。藝術家與藝術品
·藝術家和藝術品到底能做什麼?
基本上藝術家在社會的角色,藝術家扮演的並不是自己熟人定的,而是社會,而是他人所來評論的。不是他來告訴大家說,我是什麼角色,他基本上他覺得他的角度,他的作品,其實只是反映當下社會人,還有各個事
![](/img/e/ad8/nBnauM3X3QjMwkTM0UjMzQDOzMTMygjN2IDMwADMwAjM2EzL1I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怎么看待除了收藏,還有另外一個角度了解藝術品?
嘉賓: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各個國家都有,所有這種新富階級的,這是一種生產力的象徵。就是經濟生產,表示說現在經濟好了,所以這個是一個社會發展算是正常現象。其實這個並不少見,在海外其實並不少見,以前當然歷史也是有很多這樣子的。但是基本上擁有藝術品本身,基本上跟欣賞是不太有相關的。所以我們要欣賞藝術品,還是可以去很好的博物館、美術館還是可以看到。就是說擁有美術品,跟欣賞本身它們不會相衝突的。這樣就回應您說的所謂的分裂的這個現象,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主要還是說只要有欣賞的人在,基本上這個世界還是一樣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