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連

馬元連

馬元連,男,漢族,1964年出生,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人,現任江蘇戴南不鏽鋼綜合物流園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興化市戴南鎮黨委書記。

個人履歷

馬元連馬元連
男,漢族,1964年出生,現任江蘇戴南不鏽鋼綜合物流園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興化市戴南鎮黨委書記。他圍繞建設更加幸福美好新戴南的目標,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突出發展後勁保增長、突出城市建管保特色、突出村莊整治保成效、突出社會和諧保穩定,紮實抓好區域統一供水“民生一號工程”、招商引資和創業園建設“發展一號工程”、老鎮區拆遷改造“城建一號工程”,全面建設適宜人居、創業、精緻新戴南,使戴南鎮連續第十一年保持泰州市經濟工作“十強鄉鎮”之首,先後被表彰為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千強鎮、全國先進黨組織、江蘇省衛生鎮等。2008金融危機面前,他臨危不亂,採取果斷措施,成功化解“興利來危機”,穩定不鏽鋼產業的發展,保持了戴南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他工作認真、廉潔自律。他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個人、泰州市安全生產先進個人、興化市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興化市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等稱號,被記泰州市二等功、興化市三等功。

國防建設主要事跡

聞名全國的不鏽鋼之鄉——興化市戴南鎮,截止2007年,已連續11年蟬聯泰州市鄉鎮經濟總量第一,號稱“蘇中第一鎮”。“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安定的經濟發展環境。經濟富裕了,更要關注國防建設。”戴南鎮黨委書記馬元連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自覺地把自己看做是戴南鎮武裝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視武裝工作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為己任,真乾實事、敢幹難事、善辦好事,戴南鎮的武裝工作連續多年走在興化市的前列。
新形勢下的武裝工作具有新的時代內涵和要求。馬元連書記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領武裝工作,注重從思想、政治、領導、組織上夯實武裝工作基礎,推進黨管武裝工作全面發展,努力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一是強化思想教育。抓住整組點驗、徵兵會議、民兵幹部會議等時機,大力開展形勢戰備和根本職能教育。每年集中組織各村民兵營長參觀革命紀念基地,加強革命傳統和歷史使命教育,增強做好新形勢下武裝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大硬體投入。每年保障民兵預備役工作經費十多萬元,鎮武裝部正規化建設已初見成效,辦公室、資料器材室、民兵會議室、民兵活動室、國防教育陣地、必要的辦公設施和訓練器材等均按上級要求配足配齊。三是抓好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專武幹部、民兵幹部的政治、生活待遇,所屬18個村的民兵營長全部是村“兩委” 委員。每年定期組織專武幹部、民兵營長集訓,強化業務技能。並將武裝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專武幹部、民兵幹部目標考核,強化履職盡責意識。四是完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黨政議軍、現場辦公、領導到位等系列黨管武裝工作制度,並切實加以貫徹落實。每季度召開一次黨政議軍會議,對階段性相關工作進行集體研究和安排部署。對武裝的主要工作、重大活動,確保指導到位、檢查到位、督促到位,遇到重點難點問題,現場辦公,及時解決,確保武裝工作的順利進行。
抓好優撫政策落實,做好新形勢下擁軍優屬工作,是鞏固國防穩定軍心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戴南鎮根據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逐年提高義務兵優待金標準,去年達到了每人每年10000元,居興化市首位。多辦實事、為優撫對象解決實際問題是馬元連書記開展優撫工作的一大特色。每逢春節、八一等節日期間,他都要帶領鎮、村幹部對全鎮優撫對象進行走訪慰問,開展為優撫對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每年鎮財政安排優撫經費一百多萬元,全部按時足額發放。去年七月份,戴南鎮遭受龍捲風襲擊,有7戶優扶對象房屋成為危房、險房。針對這一情況,馬書記及時協調資金20萬元為優撫對象解決住房困難。在他的關心重視下,鎮人武、團委、雙擁等部門,組成“一助一”志願扶優隊,定期上門為軍屬送溫暖、解難題、送真情,切實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確保擁軍優屬工作落到實處。他充分發揮戴南鎮不鏽鋼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集群集中的優勢,積極協調相關企業,推薦復員退伍軍人就業,解決了現役軍人的後顧之憂。兩年來,不僅實現本鎮復員退伍軍人全部安置到位,而且還幫助外鄉鎮200多名退伍軍人實現了就業。在全民創業的大潮中,馬書記積極用足用活各種政策,鼓勵引導退伍軍人自主創業。凡退伍軍人選擇自主創業者,鎮政府優先解決地皮,租用或徵用地皮費用按最低標準收取。他主動與金融部門協調優先貸款,及時解決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的不足。他主動與稅務部門聯繫,用好稅收政策,該減免的一個不要,並採取全年定額的辦法。各種集資指標不下達,做到放水養魚。優先提供各種服務,做到路、水、電、信及時到位。優先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糾紛,保證創業者有一個安定的生產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