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謝里大街

香謝里大街

香謝里大街是世界上第一街,自從一些名店消失之後,就從原來的高壓轉變成了通俗。

簡介

香謝里大街 香樹麗舍大街可以說是世界第一街,但20年來,法國人哀嘆它已失去了不少昔日的氣派和魅力,從前光輝燦爛的名店克拉里奇阿斯托里亞雷吉娜都先後消失,讓位給了生意興隆的快餐廳和比薩餅店,又一次證明高雅難敵通俗。

詳細介紹

香謝麗舍成為香謝麗舍,肇始於1667年。設計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宮的建築師勒諾特劃定了街的路線和範圍。劃定以後,儘管名字充滿詩情畫意,其實兩旁只是一片沼澤地,馬車駛過以後路上塵土飛揚,到了夜裡樹叢中常常發現無名屍體。
先是拿破崙一世在這條街的一頭建造了一座凱鏇門,反使聖德尼門的那座老凱鏇門無人問津。第三帝國時期,拿破崙三世朝廷的貴族,還有風雲際會中的大資產階級,在這條街的兩旁蓋了許多府邸大宅,香謝麗舍逐漸成了上流社會人士散步聚會的地方。
拿破崙造了凱鏇門.自己只用過一次,不是像他夢想的那樣從國外凱鏇而歸,而是1840年12月15日把他的骨灰從聖海侖島迎回,安葬在先賢詞。凱鏇門第一次迎接的卻是下令建造該門的失敗者的靈車。從歷史上來說最盛大的紀念典禮則是1885年6月1日雨果的葬禮,巴黎萬人空巷,送別這位大詩人。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也在這條街上慶祝勝利遊行,從此香謝麗舍有了一個象徵意義。常常舉行重大的典禮。不幸1940年,德國占領軍侵人巴黎從這裡通過;所幸在1944年,戴高樂將軍返回巴黎也在這裡遊行,洗刷了法國的恥辱。
這條橫亘市中心的通衢大道,從協和廣場到戴高樂廣場,全長將近兩公里,兩旁大商店、影劇院、娛樂廳、咖啡館櫛比鱗次。從60年代以來受市儈文化的侵蝕,商業浪潮在大街上泛濫,香謝麗舍逐漸失去往日典雅優閒的藝術氛圍。眼看它就要淪落為一條庸俗的商業街,老住戶發起保護計畫,促使當年巴黎市長席哈克制訂了一項復興計畫,要把航空公司售票處、汽車公司樣品廳、大排檔快餐廳統統趕出去。香謝麗舍大改造的口號是:世界最美的街向你奉獻世界最美的散步場。
這項工程歷時數年。大街上時常舉辦雅俗共賞的民眾性文化活動。例如1990年,為了喚起人們對農業的關注,巴黎市政府和郊區的農民組織舉辦收穫節,第一天從郊區運來幾公頃連根帶泥的成熟小麥,“種植”在香樹麗舍的大馬路上。第二天開動聯合收割機,真的將麥子收割、脫粒、入倉。一切完畢後把馬路打掃乾淨,傍晚恢復交通。那天兩旁觀眾人山人海,一齊欣賞這種別出心裁的、活動的人文景觀。1994年慶祝筆風潑辣、語言滑稽、含意深刻的大文豪拉伯雷500周年祭日,一支彩色繽紛的遊行隊伍穿過這條大街,按照《巨人傳》出版時代的風情,化裝成三教九流各類人物,其中有綑紮莊稼的、通煙囪的、剝死馬皮的、逮耗子的、賣舊旗子的、收剩菜殘羹的、拔牙齒的、賣洋蔥的、洗帽子的、抓羊身上虱子的……,跟老北京市井小民從事的職業,東西輝映。
露天咖啡座是巴黎街景之一。為了讓露天咖啡座得到更多的面積,把人行道還給行人,在改造中取消了路邊側道和停車場。停車都在地下,但是地面上的梧桐樹一棵也不能少,施工單位要負責每棵樹的存活。不但如此,還在兩旁補種了230棵左右有30年樹齡的大樹。朝向戴高樂廣場的五條走道,像星星的光芒,鋪設了三種不同顏色的花崗岩,改變了原來單調的灰色路面。沿街矗立起12公尺高的枝形路燈,點上三種顏色的燈泡。行人歇息的座位全是用熱帶樹木做的。
汽車站和報亭也沒有忘記美化。車站完全用透明材料,大白天幾乎看不見,到了夜裡映著四周彩色繽紛的櫥窗裝飾燈、路燈、廣告燈,像水晶瓶似的透剔玲瓏。報亭則按1900年的時代風格設計,表面很端莊,然而貼上洋洋灑灑的海報和書刊介紹,煞是好看。
正在展出的街頭展覽,是近代藝術大師創作的雕像,旁邊立牌介紹作者的生平和作品。依靠先進技術仿製得可以亂真的名作,在大街上一字排開,香謝麗舍宛然如同一座露天畫廊,吸引不少人特地來這裡觀看。
商業乘著金錢的浪潮洶湧而來,一時要把香謝麗舍淹沒;然而高雅文化若有有識之士的呼籲和扶持,依然可以存在和發揚,這一切取決於人的參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