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教育統籌局成立初時是專責教育事務的教育司署。1981年,政府把經濟科轄下的勞工事務撥歸教育司署管轄,除了有關教育及人力資源培訓的事務以外,亦兼顧香港的勞工事務。同時,初期政府架構改組,司署分家為政策科(“科”)及負責執行及落實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組為教育及人力統籌科及教育署,並接管勞工處。教育及人力統籌科於1983年改名為教育統籌科,香港回歸後更名為教育統籌局,但“人力”(manpower)一詞在英文名稱中保留至今(Education and Manpower Branch, 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並將各政策局重組為十一局。負責勞工事務的勞工署撥歸經濟局,並改名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2003年1月,由於香港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政府需要精簡人手,所以實行“局署合併”,把轄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統籌局合併,成為新的教育統籌局,並發展成今日的規模。
歷任首長
教育委員會主席 (1860年後改組為教育局,職銜改稱教育局主席)
施美夫會督(1852年─1864年) (1860年後實權掌握在理雅各博士手中)
理雅各 (1864年─1865年)
教育司監督學院
史釗活(1865年6月24日─1878年3月6日) (兼任中央書院掌院)
歐德理(1878年3月7日─1897年)
布利雲(1897年─1901年)
教育司
伊榮 (1901年─1924年) (1909年4月8日起其英文職銜由“Inspector of Schools”改為“Director of Education”)
庵氏 (1924年─1926年)
活雅倫(1926年-1933年)
史密夫(Norman Lockhart Smith)(1933年─1934年)
佘雅 (1934年─1938年)
梳利士(1938年─1941年)
日治時期文教課課長 (當時文教課隸屬民治部)
長尾正道(1942年─1943年)
木村(1944年)
福簡定朝(1945年3月─1945年8月) (1945年3月改為“第一課”接管)
教育司
柳惠露(前譯羅威爾)(1946年─1950年)
高詩雅(1950年-1961年)
唐露曉(1961年-1964年)
簡乃傑(1964年-1969年)
簡寧 (1969年-1974年)
陶建 (1974年-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