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道中學

香港培道中學

香港培道中學(Pooi To Middle School)於1888年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在廣州創辦,是一所有基督教背景的全日制資助文法女子中學,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當時女子能有機會念書,確是十分有福,代表著幸運,故校章上以“幸運草”作為警醒和勉勵。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創校及發展時期

1888年間,美南浸會女傳道會聯會深以中國婦女絕少讀書機會,亦無途徑認識基督,遂派遣容懿美女士到中國創設培道學校於廣州五仙門,是年3月3日開始上課。當時稱為婦孺班,旨在授以知識及導之歸向父神,此即為培道中學之前身。
1889年,紀好弼夫人接任校長。
1901年,力約翰夫人接任校長。
1907年,學校遷往東山校舍。
1911年,紀好弼夫人復任校長。
1913年,辦蒙學師範班。
1914年,培道舊學生會成立。
1918年,增辦舊制中學(四年制)。
1919年,開辦培道夜學。
1920年,培道舊學生會更名為“培道校友會”。
1924年,轉為新制中學(三年制),正式更名為“培道女子中學”。
1927年,歐慕靈教士接任校長。
1928年,籌建40周年紀念堂。
1929年,40周年紀念堂中座落成。
1930年,史陳元素女士接任校長。
1932年,40周年紀念堂東西翼落成。
1935年,溫耀斌先生接任校長。

戰爭流徙時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學校於9月遷往肇慶
1938年,學校遷到九龍旺角華慶街,並開辦培道中學肇慶分校附屬國小。
1940年,國小部遷入九龍城士他令道浸信會禮拜堂副堂。
1941年12月,日機襲港,學校暫停上課。
1942年2月,遷往澳門上課。

私立中學時期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李清心女士與溫耀斌先生到香港籌備創設港校事宜,香港私立培道女子中學成立,學校向香港教育司署申請註冊,奉準立案,林子豐校監擔任校長。
1947年,租賃嘉林邊道校舍,調撥國中及高小在該地上課。
1949年,褟偉靈女士接任校長。
1950年,舉行第一屆陸運會。
1952年,學校獲香港政府撥贈九龍城山地74130尺興建新校舍。
1953年6月,敦請何理培博士主持新校舍動土禮。10月29日,敦請教育司高詩雅先生主持奠基典禮。
1954年6月12日,延校舍開幕典禮敦請港都葛量洪爵士夫人主持啟錀。
1959年,被教育司署列為“私立受助學校”。
1960年,70周年紀念堂落成,敦請教育司高詩雅夫人蒞臨揭幕。
1961年,中學部采五年新學制。
1965年,巫德坤女士接任校長。
1967年,碼頭涌福祥街國小校舍落成。
1968年,褟偉靈校長獲英女皇頒授MBE勛銜。
1973年,副校長李歡玉女士任署理校長。
1974年,鄺少蓮主任升任校長。

資助中學時期

1975年起,香港教育司署將39間非牟利私立受助中學逐步轉為資助中學。該校在1978年正式轉為資助中學。
1979年,唐寶珅紀念堂落成。校董教師咨議會成立。
1982年,蘇恩立女士接任校長。中國小行政獨立,黃慧貞主任升任國小校長。
1983年,學校成立風紀隊。
1984年,建有蓋長廊連線延文禮士道校舍及紀念堂校舍。
1985年,舉辦第一屆水運會。
1988年,舉行培道創新百周年慶典活動。港都衛奕信夫人蒞臨作親善探訪,全體師生出席歡迎儀式。
1989年,荷暉亭落成。
1992年,校政委員會正式成立。
1994年,第一屆家長會正式成立。
1995年,國中更換新校服。
1996年,蘇恩立校長獲英女皇頒授榮譽獎章。
1998年,舉行培道創校110周年校慶活動。蘇恩立校長獲特區頒授銅紫荊星章。參加教育署推行的“質素保證視學”,在行政管理、教與學、校風及給予學生支援、學業及學業行為以外表現四方面均獲好評。
2000年4月,教育統籌局初次發表學校增值報告,該校被列為香港44間有明顯正增值的學校之一。7月,蘇恩立校長榮休,共服務該校18年,校董會、家長會及全體師生舉行歡送會以答謝其勞苦功高。8月,蘇恩立校長於在任最後一天安息主懷。9月,曾綺年女士接任校長。
2001年,兩間教員室擴建完工,命名為“蘇恩立校長紀念室”。
2002年,全體老師往訪廣州市第七中學(前培道中學)進行交流及加強聯繫。
2003年,舉行創校115周年校慶活動,包括感恩崇拜、尋根之旅(往訪廣州七中及澳門培道)、開放日、紀念特刊、聚餐。
2004年,教育統籌局接納校舍重建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開始物色暫遷校舍。
2005年,成立校舍重建宣傳及籌款委員會,並舉行校慶步行籌款。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淑芬訪校,與家長舉行座談會。聘請盧緯綸建築規劃有限公司進行校舍重建工程。教統局將位於深水埗青山道101號德貞女子中學舊校舍借給該校作暫遷校舍,並撥款600多萬元作翻新工程。
2006年,立法會通過撥款1億3850萬資助該校重建。6月,最後一星期舉行“校舍告別周”,透過一系列活動為校舍感恩。7月1日,2000多名校友及來賓齊集校舍參加感恩崇拜、聚餐及晚會。香港電台“鏗鏘集”將該校遷校行動拍成特輯,題名“離開是為了更好的未來”於11月播放。
2007年,參加教育局“提升英語計畫”,獲撥款進行為期六年的語文藝術計畫及“跨科英語學習計畫”,並成立校園英語電視台“Clover Channel”。8月31日,法團校董會正式成立。10月15日,新校舍進行動土禮。
2008年4月3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藝術館舉行120校慶感恩崇拜暨校史音樂劇的演出,邀得十多所中國小蒞臨觀賞。6月19日,新校舍進行平頂禮。
2009年3月31日,告別深水埗暫遷校舍,向寶血女修院致謝並以步行籌款方式返回延文禮士道校舍。3月26日正式在新校舍上課。4月28日,新禮堂啟用,邀請台灣師大附中音樂班管弦樂團舉行演奏會。9月,新高中學制正式實施。

辦學宗旨

“鼓勵、承擔、共成長”:
●學生在母語教育環境中,勇於表達、樂于思考、中英兼擅。
●在充滿關愛的期望中,認識基督、尊己立群、確立理想。
●在豐富學習經歷中,發展潛能、認識文化、關心世界。

校訓校歌

校訓

校訓:愛、誠、貞、毅
意義:“愛和誠”是待人的原則,“貞和毅”是律己的原則。“愛”是要愛神、愛人、愛國家,有愛心,愛別人多於愛自己;“誠”是真誠、不虛假、不作偽。“貞”是堅貞、堅定不移、有立場、有目標;“毅”是毅力、堅毅不屈。

校歌

培道同學兮,愛誠貞毅。
四德俱備兮,無往而畏。
當茲社會兮,釜嗚而螗沸。
毋徨毋惑兮,毋悲毋?amp;#91;欷。
培道同學兮,記取愛誠貞毅。

校徽校章

校徽上的圖案是四葉草,代表幸福幸運之意。該校於1888年在廣州辦學,當時女子能有機會念書,確是十分有福,代表著幸運,故校章上以“幸運草”作為警醒和勉勵。
校章顏色意義:紅色代表熱情和勇敢; 黃色代表活潑和柔和;藍色則代表理智和冷靜。

學制課程

學制

中一至中四(每級五班)
中五 (每級六班)
中六至中七(每級三班)

開設科目

國中開設科目
中、英、數、中史、歷史、歷史與文化、通識教育、地理、科學、聖經、國語、電腦與資訊科技、家政、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高中開設科目
中、英、數、中史、歷史、地理、經濟、生物、物理、化學、附加數學、電腦與資訊科技、會計、商業、視覺藝術、聖經、音樂、體育。
預科開設科目
1.中文、英文、聖經及體育為必修科。
2.高級程度會考科目(AL):化學、生物、物理、會計、純數、經濟、地理、歷史。
3.高級補充程度科目(AS):數統、應數、中史、電腦、通識教育、視覺藝術。

課外活動

中文學科活動統籌組、英文學科活動統籌組、數理學科活動統籌組、體育學科活動統籌組、藝術教育活動統籌組、地理學會、歷史學會、電腦學會、美術學會、演辯隊、家政學會、女童軍、少年警訊、紅十字會青年團、交通安全隊、香港青年大使、香港青年獎勵計畫、團契小組、圖書館服務團、Careers Assistants、家長會學生幹事、風紀隊、學治會、排球組、籃球組、桌球隊、羽毛球隊、田徑隊、游泳隊、長跑隊、花式跳繩、歌詠團、樂器組/中樂團、戲劇組、國語學會等。

校服式樣

中一至中三為西裙款式;中四至中七為白色 (夏季)或藍色 (冬季)長衫。

校內設施

資訊科技設施:兩間電腦室、一間多媒體自學語言中心、另每個課室均設電腦及投影機。設全校內聯網並備資料庫、測驗庫及教學軟體等供老師套用,師生亦可透過e-Class作交流及研討。
空氣調節設施:全校課室、實驗室、禮堂均設有空調。
傷殘人士設施: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