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生物醫藥是新世紀高新技術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極好的發展前景。為適應我國尤其是首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人才和創新的巨大需求,直接參與和推動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程,促進首都醫科大學的跨越發展,首都醫科大學成立化學生物學與藥學院、藥物研究所。
該學院採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機制,秉承高起點、重學科的辦院方針,同時聘請部分院士、知名專家為特聘顧問和教授,並對首都醫科大學和各附屬醫院的藥學人才資源進行了整合。
強大的人才隊伍優勢使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一開始就站在了首都醫藥教育與研究的高起點上。發揮臨床醫院實力強大的優勢,發揮人才集中和科研基礎雄厚的優勢,發揮中西醫教育兼備的優勢,緊密結合民眾需求,大力發展高層次醫藥教育,努力為北京市乃至全國培養更多的高級人才,貢獻更多的高層次成果。
院系介紹
化學生物學系
化學生物學系現有教師21人。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10人,占教師人數的67%,其中6人具有碩士導師資格。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3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4人,占教師人數的81%。化學生物學系的教師資力較高,師資結構與梯隊合理,師資隊伍穩定,多人次出國進修,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是一支熱心於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
化學生物學系在教學工作中一貫認真負責、教書育人;在教學管理上做到嚴格督導、以老帶新、責任落實;在教學手段上也不斷創新完善,電化教學手段達到總學時的75%以上;主編與參編教材10餘本;完成及正在進行的教改立項10項。該系承擔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和高等職業教育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開設基礎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定量分析、儀器分析和高分子化學等多門課程,多次受到學校的表揚和獎勵,最近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還榮獲校級優秀課程。三年中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情況100%。
教研室的科研工作近年來有了長足的進展,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課題18項,獲各類基金資助100餘萬元。近3年裡,教研室教員共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被SCI或EI收錄的為11(15)篇。目前化學生物學系正在進行的科研方向主要有:高分子材料及其相關套用、傳統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及對藥物的相互作用、電色譜研究、載體合成及藥物控釋動力學研究、手性前藥的對映體分離技術、金屬蛋白酶的抗癌功能的研究以及介質電泳法在中藥成分對HP療效作用研究中套用等。
新藥藥理學系
藥理學科是首都醫科大學的基礎骨幹學科,為國家及北京市培養大量合格的醫師與藥師發揮了重要的骨幹與橋樑學科作用。本學科建立於1960年,1981年為國家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已為北京市及國家培養了幾十名高級專門人才。藥理學科現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在國內與北京市同類學科中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已具備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進行比較深入研究的實力和水平,包括有較強的研究技術平台與儀器設備。
藥理學系由學科學術帶頭人、科研教學骨幹及技術人員組成的一支較年輕並可以在本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隊伍。本系現有教師14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4人,講師6人;實驗技術人員4人(均為實驗師)。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6人。本學科學術帶頭人為李林教授、王曉良教授、羅大力教授和薛明教授。
藥理學系承擔著全校七年制、五年制臨床、口腔、預防醫學、藥學等本科生及護理專科、藥學職高、實驗動物、康復、夜大(專升本、專科)等各層次的藥理學,七年制、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臨床藥理學和研究生的藥物動力學、心血管藥理學、神經藥理學與抗炎免疫藥理學課程教學工作。
主編副主編、主譯教材著作有:衛生部規劃教材《藥理學》、《醫用藥理學基礎》、《護理藥理學》、《藥理學自考》、《新編藥物學》、《High-Yield藥理學》、《藥理學實習教程》、《醫學機能學實驗教程》、《藥理學應試指南》、《藥理學試題精集》等。參編教材10多部。
藥理學系目前承擔著包括國家、北京市自然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0多項。已完成的課題有20多項,獲省、部、院、局級科技成果獎勵10多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雜誌以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培養畢業博士、碩士研究生30餘名。
學科優勢與特色:1)基於藥效學導向的中藥及其有效成分的靶向篩選一直是本學科的優勢領域。一些重要或特殊疾病如老年痴呆、抑鬱症、帕金森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等動物、組織、細胞與分子模型已經建立,在新藥篩選與評價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基於離子通道的基礎藥理學與新藥的研究開發。在藥物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與老年性神經疾病的研究方面探索了新思路和新模式。3) 建立了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基本研究技術平台,為新藥評價與相關基礎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藥有效成分與創新手性藥物的代謝轉化與藥物動力學研究、藥物代謝與藥物活性的相關性研究等研究領域方向已在國內有相當影響。
藥物化學系
作為一級教學機構,藥物化學系除承擔藥學專業大學本科、專科,以及繼續教育的“藥物化學”、“藥物的波譜解析”,和“有機合成”等三門課程的教學外,還承擔藥學專業研究生的“高等藥物化學”、“多肽藥物化學”、“藥學研究方法”、“波譜解析中的新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以及承擔培養藥物化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工作。按照學院的發展規劃,藥物化學系的教員還要完成首都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藥物化學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基於胺基酸的寡肽先導結構研究、基於胺基酸的雜環先導結構研究、基於甾體和多肽相互作用的先導結構研究,以及基於糖胺的先導結構研究等四個方向展開新藥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承擔國家和企業各個層面的科研項目。藥物化學系現有5名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其中2名教授是博士生導師。藥物化學系的研究方向已經形成了特色。
藥劑學系
藥劑學系承擔藥學專業的“藥劑學”、“物理化學”等教學工作,以及承擔培養藥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工作。按照學院的發展規劃,藥劑學系的教員還要完成首都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藥劑學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以及承擔國家和企業各個層面的科研項目。
臨床藥學系
臨床藥學系是該院新建學系,成立於2006年1月10日,是學院下設的教學單位。主要承擔本科教學計畫和繼續教育項目中臨床藥學和臨床藥理學課程的教學工作。骨幹任課教師全部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北京市三級甲等醫院的藥劑科主任兼任,有豐富的臨床用藥經驗和新藥臨床研究經驗。臨床藥學系將發展成為化學生物學與學院繼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之後的第五個創新平台。
天然藥物學系
天然藥物學系成立於2006年,以天然藥物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為基本點,以新藥開發為突破點,努力實現研究思路上中醫藥理論與現代西藥理論的有機結合及研究技術上化學與生物的有機結合。目前有年輕講師2人,均具有博士學位,從事天然藥物開發相關的科研工作,學系管理事務暫歸化學生物學系。
實驗教學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與專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4年,是隸屬於首都醫科大學化學生物學與藥學院的一級獨立教學機構。實驗教學中心依託學院綜合實力,引進先進的實驗教學思想,高起點、高水平建設實驗教學體系。2006年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實驗教學中心下設基礎化學實驗室、藥學專業實驗室、現代藥學實驗室和藥學創新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室承擔學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實驗動物學、醫學檢驗學、藥學、和中藥學等專業的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任務。藥學專業實驗室承擔藥學專業和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實驗教學任務。現代藥學實驗室管理3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承擔基礎化學、專業實驗教學中所涉及的大型儀器教學任務;此外,該室還對全校及社會開放,承擔科研測試及社會服務任務。藥學創新實驗室以藥學導師制、藥學畢業論文設計、學生第二課堂、學生科研實踐活動、醫學長學制導師制等項目為依託,開展本科生藥學科研創新活動。
實驗教學中心現有一支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理論和實驗教學互通,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實驗教學隊伍。實驗教學人員由中心統一安排,實行專職與兼職結合,教授領銜,教師、研究生和技術人員為主體的組成模式,其中專職教師及技術人員12人,兼職教師37人,研究生助教24人。中心主任由化學生物學與藥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趙明教授擔任。中心實驗總面積約2570 m2, 擁有儀器設備4400台件,設備總值約為11500萬元人民幣,全院師生人均占有儀器數量,遠遠超過同類院校水平。近年來,北京市和學校對實驗教學中心經費投入不斷加大,中心已配備了一流的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將多媒體技術、數字網路技術、虛擬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融入教學之中,從而大大提高了中心實驗教學水平。
在教學模式上,中心打破學科界限,整合實驗教學資源。在基礎實驗課階段,把四大化學實驗教學融為一體構成基礎化學實驗課,在強調基礎性、綜合設計性和先進性、環境友好的前提下,形成基礎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在專業課教學階段,打破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和藥理學實驗教學的傳統模式,將專業實驗與科學研究融為一體,構成專業學科實驗課教學體系。通過這兩個實驗教學體系的訓練,使學生的實驗操作與創新思維相結合併構成創新能力。規劃將專業實驗教學與畢業設計融為一體,消除人為製造的專業實驗訓練與科學研究工作訓練之間的鴻溝,突出學與用的統一,加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創造知識的轉化過程。
基礎與專業藥學實驗中心依託多肽及小分子藥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內源式預防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兩大平台的一流的設備、技術和人才資源,藉助創新型藥學人才培養試驗區和藥學北京市特色專業的平台,努力打造精品藥學實驗教學。基礎與專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現已發展成為首都醫科大學培養藥學和醫學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重要實驗教學基地。
藥物研究所
首都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2004年批准設立,合署化學生物學與藥學院。
藥物研究所針對血栓、腫瘤、骨質疏鬆和重金屬中毒等疾病,研究多肽及小分子藥物先導結構、篩選候選化合物和發明候選藥物,為普惠健康保障體系提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溶血栓、抗腫瘤、抗骨質疏鬆和排體內重金屬的新藥。同時,藥物研究所也向國內外科研機構和製藥企業輸送既懂藥物設計、合成、鑑定,又懂藥效學、藥物毒理,和機理研究的碩士和博士,形成藥物研究所的特色。
藥物研究所人員隊伍結構合理,現有教授3名,博導2名。副教授8名,平均年齡40歲。40歲以下骨幹都有博士學位、留學經歷、發表國外SCI論文經歷和在研項目等,構成本重點實驗室的四項優勢。
自藥物研究所成立以來共發表外SCI論文103篇(IF=2-5),其中3篇受刊物邀請為封面文章發表。 獲得發明專利228項,其中授權99項,轉讓專利2項,契約金額350萬。承擔國家級課題21項,總經費1179萬元,其他課題27項,總經費441萬。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高等教育教學二等獎2項;出版國內專著1部,受Wiley出版社邀請主編專著1部(2009),參編1章(2007);出版英文教材2部。此外,中心藉助開放課題與台灣、歐美等地的製藥企業與科研院所展開合作交流,共同發表SCI文章25篇。
研究所目前有3300M2,併購置了各種相關的大型儀器,例如,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Discovery studio 2.1和Cerius2 4.11的工作站、300 MNMR、500 MNMR、800 MNMR等3台核磁共振儀;ESR順磁共振儀;ESI-MS-MS、MALDI-TOF、Q-TOF、FT-MS,以及ICP等5台質譜儀;UV、二極體陣列、螢光、蒸發光散射等各種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TEM、SEM、AFM等顯微鏡;骨密度儀等生物活性評價儀器,設備總值近9000餘萬,使研究方法多元化並多方位。搭建北京市製藥產業需求的專利技術轉移橋樑。
藥物研究所的未來目標是爭取形成年產出12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其中IF值3.0以上超過30%)的科研能力;爭取形成年培養10名博士和30名碩士的人才培養能力。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彭師奇 院長:趙 明
黨委副書記:李連杰
科學研究
學院針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和老年性疾病的臨床需求,形成了以內源性物質及天然產物為代表的多領域並存的科研體系,在藥學基礎研究和以產學研相結合為目標的套用研究中,針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和老年性疾病發展治療藥物、預防物質與預警物質,實現科學目標和產品目標。
自建院以來,學院形成了穩定的科研基礎:
(一)完善了實驗設施和技術配套,搭建了現代藥學測試平台,依託學院獲批了多肽及小分子藥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內源式預防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實現了基礎創新研究與產品轉化的有效銜接。
(二)逐步形成了申請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和科技獎的自我發展能力,自建院以來申請“十一五”重大新藥創製3項,參與“十二五”重大新藥創製1項,973前期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2項,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5項,面上項目19項,總科研經費近1500萬,獲北京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三)具備了編纂專業書籍和在國外知名雜誌發表SCI論文的能力,自建院以來,共出版專著7部,其中2007年參編wiley出版社專著1章;2009年應Wiley主編邀請撰寫英文版藥物的生物分析(Pharmaceutical Bioassay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已全球發行;共發表國外SCI論文100餘篇,行成了國內國際影響。
(四)堅持申報國家發明專利儲備智慧財產權的方針,為產品的轉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建院以來,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申請140餘項,向企業轉化抗腫瘤項目1項,協定金額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