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首都功能核心區是首都“四個服務”職能的主要承載區;是元明清三朝都城遺址主體所在地,歷史文化遺產分布的核心地,古都歷史文化風貌的集中展示區;是文化旅遊和公共文化服務集中分布區;是金融機構、總部企業聚集地,國家金融管理核心區。該區域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共32個街道,2012年7月常住人口216.2萬人,土地面積92.4平方公里。該區域是北京市開發強度最高的完全城市化地區,主體功能是最佳化開發,同時也要保護區域內故宮等禁止開發區域,適度限制與核心區不匹配的相關功能。
存在問題
相對過大的工業生產規模,與功能定位差距較大;
地域相對狹小,發展空間有限,對未來發展形成一定製約;
南北城發展極不平衡,社會經濟差距加大;
古都風貌保護與城市現代化建設、危舊房改造之間存在著突出矛盾;
多種功能高度集聚,造成嚴重的“城市病”,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住房緊張、生活服務設施缺乏、水資源利用程度低,城市人居環境質量較差。
調整思路
利用該區域城市形象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突出政治、文化、對外交往中心功能;
分散次級功能,為強化國際功能提供發展空間;
實現城市發展與舊城保護的雙贏模式,創造良好的政務、商務和宜居環境。
調整內容
強化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
強化以國家對外事務、國際旅遊為特色的中外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國際交往功能密集區;
與老城區保護相結合,打造薈萃世界級時尚精品店的大街;
部分居住中心從市中心城區遷出。
屬於最佳化開發區域,占地多、技術含量低及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向外轉移。
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市主體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基本實現,發展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城市人文魅力更加突出。具體目標:
——區域差異化發展格局進一步鞏固。各功能區域的發展定位更加明確,主導功能更加突出,空間開發格局更加清晰,區域調控政策的指導性、約束性和針對性更強。
——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區人口與功能得到有效疏解;城市功能拓展區功能、產業結構和人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發展新區人口、功能承載力顯著增強;生態涵養發展區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鎮集聚,涵養水源及生態功能顯著提升。
——空間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以外延擴張為主轉向以最佳化空間內部結構為主,城市空間在最佳化中得到適度控制,歷史文化風貌得到嚴格保護,生態空間得到有效拓展。對耕地和基本農田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為322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80萬畝,建設用地總量3817平方公里。
——區域間融合協調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各功能區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特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融合互動和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基本實現。
首都功能核心區的發展目標:服務中央黨政軍群領導機關和國家重大政治活動的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創建一流政務服務環境。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妥善保護和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名城魅力進一步彰顯。現代服務業高端化集聚化發展,鞏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地位,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產業集群,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開發建設強度得到適當控制,人口和功能得到有效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