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名
饒良, 男,1930年1月生,湖北武漢人。副教授。民進會員。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數學系(函授班)。現任武漢市江夏區電大副教授,兼任江夏區《蒼松集》主編。系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詩詞學會與湖北詩詞學會會員、紐約四海詩社與江漢詩社社員。主要業績:自幼酷愛古典文學格律詩詞。自五十年代初起,堅持業餘時間創作,40餘年從未問斷。文學方面:著有《芸窗詩話》、《神州游記》、《玉樓新詠》、《名勝古蹟吟》等9本書面世,內含古典詩、詞與曲、賦共17000餘首。數學方面:著有《初等函式淺析》與《導數和微積分淺析》等書。小傳與代表作品載人《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文藝家新傳》與《當代詩詞家大辭典》等15部國家級大型精裝書籍中。1990年被江夏區教委怦為“江夏英才”,被武漢市詩詞界譽為高產詩人。1987年被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評為優秀教師而獲榮譽和物資獎,1990年教大學語文課,全市統考該班語文成績優異而獲物資與榮譽獎,並被江夏區教委通報表彰及確定他兼任該區“並工委”委員。
2.地名
饒良鎮位(河南省社旗縣)於社旗縣城東南27公里處,屬南陽市東大崗腹心地帶,是社旗縣東部最大的集鎮,轄9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人口2.96萬人,鎮域面積54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1平方公里,省道南駐公路、魯姚公路穿鎮穿鎮而過,交通便利,歷史悠久。隋朝曾在此設立陽平縣郡,因光武帝劉秀避難至此憩息時樹蔭“繞涼”而得名。
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饒良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為民創業謀發展”的主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財政增強、農民增收”為目標,把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鎮域經濟的突破口,確立了菸葉、湖桑、林果、畜牧4大支柱產業,堅持產業結構調整到哪裡,水利條件改善到哪裡,先後投資600多萬元,高標準建成3000畝國家級節水灌溉項目示範區,修建攔河壩16處,搭配機電井450眼,促進了全鎮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結構調整面積達到2.6萬畝,其中林果5000畝,湖桑3000畝,脫毒紅薯10000畝,糧經比達到5:5,並建成了500畝以上菸葉大方4個,2000畝以上菸葉大方1個,1000畝以上林果大方2個,100畝以上湖桑連片6個,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使菸葉、湖桑、林果面積均達到10000畝,糧經比例達到3:7,同時發揮區位優勢,全鎮建成畜牧養殖小區4個,養殖專業村6個,專業戶569戶,全鎮牛、豬、羊飼養總量達到10.8萬頭(只),畜牧業總產值達到4600萬元。為夯實發展基礎,構築發展平台,加快城鎮化進程,共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先後建成專業市場8個,興建了占地90餘畝,蓄水量18萬立方米的饒良西湖遊覽區。新開發建設街道4條,擴建、改造街道2條,形成了“三縱三橫“的城鎮格局。鎮區內街道全部進行了硬化,達到了水、電、綠化帶、風景樹齊全,有專人管理的標準。建成了日供水3600噸的自來水廠,自來水入戶率達90%以上。建成了3.5千伏變電站,建成電視差轉台和中國聯通基站,普及了有線電視,開通了5000門程控電話,安裝路燈百餘盞.配套完善了文化娛樂、醫療衛生、教育、民政等基礎設施。饒良衛生院被評為省一級甲等衛生院。
該鎮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環境,贏得了縣目標管理一等獎,市菸葉生產先進鄉鎮,市信訪工作“四無”鄉鎮,小康鄉鎮,市二星級城鎮.市標兵文明集鎮,省“六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