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花

饅頭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華北地區的百姓俗稱“悶頭黃花”。其葉子長圓型,輪生,花單性,結蒴果,扁圓形。根有毒,可入中藥,有祛痰、止痛等作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饅頭花 饅頭花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圓柱形。莖叢生,平滑無毛,下部幾木質,帶褐色或淡紅色。單葉互生,較密;狹卵形至線形,長1~3厘米,寬2~10緣,兩面無毛;老時略帶革質;葉柄極短。頭狀花序頂生,直徑約2.5厘米,花多數;萼常呈花冠狀,白色或黃色,帶紫紅色,萼筒呈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圓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著生於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細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果卵形,為花被管基部所包。種子1枚。花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及草原。

分布範圍

饅頭花 饅頭花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主要價值

炮製

生饅頭花:用水洗淨,潤透,切片曬乾。醋饅頭花:取花片加醋拌勻,稍悶,待醋吸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乾,取出曬乾。(每100斤饅頭花,用米醋20~30斤)

性味

饅頭花 饅頭花

苦辛,平,有毒。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毒。"

④《本經逢原》:"苦辛,寒,大毒。"

歸經

《得配本事》:"入手太陰,兼少陰經氣分。"

功用主治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毒。"

④《本經逢原》:"苦辛,寒,大毒。"

饅頭花 饅頭花

【歸經】 《得配本事》:"入手太陰,兼少陰經氣分。"

【功用主治】逐水祛痰,破積殺蟲。治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淋巴結、皮膚、骨、副睪等結核,疥癬,痔瘺。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瘺疽蝕,蠱毒。"

②《別錄》:"療脅下積癖。"

③《藥性論》:"治痰飲,症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積久稠痰,狀粘如膠。攻蟲積,利水道,下氣,消水腫,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蟲疽,瘰癧,結痰,驅心痛。"

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下氣殺蟲。治痰飲停留,骨膜發炎,結核頑瘡,酒齄鼻。"

來源

饅頭花 饅頭花

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採集

春、秋採挖,去莖葉、泥沙,曬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