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縣工業園區

餘江縣工業園區

江西餘江工業園區是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的戰略構想,為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縣域經濟快速轉型而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園區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經省政府核准為266.7公頃。

綜述

三年來,我們堅持以320國道和206國道為交通依託,以完善“四園兩帶”產業布局為工作主線,一手抓巨觀造勢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微觀操作和項目跟蹤落實。至2006年10月,園區共完成基礎設施投入資金4.5億元,引進內資18億元,外資1600萬美元,引進項目92個,其中建成投產企業65個,在建項目27個,並已初步形成了眼鏡製造、微型元件、銅材加工、輕工五金等特色鮮明的產業基地。2006年3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我縣工業園區升格為省級工業開發區。同年11月,又榮膺“江西省眼鏡產業基地”光榮稱號。

眼鏡產業基地位於206、320國道和311高速公路旁,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已實現六通一平,這裡聚集了眼鏡生產企業近40家。眼鏡產業基地是一個依託傳統優勢,巧借“眼鏡之鄉”這塊金字招牌而精心打造的專業化程度高、企業聚集度高、產品關聯度高的“三高”基地。從生產眼鏡架、鏡片、電鍍、配件、成鏡等一應俱全,成龍配套。為提升園區檔次、完善園區功能,眼鏡產業基地已於2005年籌建了眼鏡商業一條街,啟動了二期開發項目,並有望在“十一五”期末成為我國四大眼鏡產業基地之一。

銅材加工產業基地毗鄰國家級風景勝地龍虎山,320國道貫穿其中,距華東交通樞紐鷹潭市不足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規劃區內800畝土地已實現了“六通一平”。耐樂銅業、金泉銅業、亞菲達銅業等一大批重點銅材加工項目落戶其中,並在短短的幾年就一躍而成為我縣民營企業家隊伍中的“小巨人”。

輕工五金產業基地位於縣城西郊1公里處的五里崗新區,浙贛鐵路複線和320國道南北相夾,東靠餘江火車站,311高速公路入口掛線從基地西北口穿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基礎設施完善。目前有以生產新型節能燈為主的陽光集團、以生產微型電機為主的果喜團以及汽摩配、微型元件等10幾個項目落戶。

微型元件產業基地是我縣最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集聚區,距錦江鎮不足1公里, 206國道橫貫南北。規劃面積1000畝,現已開發600畝,入園企業47家,產品已拓展到鐘錶、儀器儀表、電子通訊、精密光學、航空等六大系列2000多個品種,是省內最大的微型元件生產加工基地,我國江南最大的微型元件集散地之一,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平均不足一角錢的小元件,已成為我縣的一大支柱產業和當地重要財源。

機構設定情況

2003年8月,根據餘江縣人民政府《關於整合成立餘江縣工業園區的決定》(余府發[2003]22號)精神,撤消了成立於2001年的原餘江縣鄧埠工業小區、餘江縣中童天華(溫州)工業園、餘江縣五湖經濟開發區,整合成立餘江縣工業園區。2004年8月,為進一步做好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以及企業服務工作,縣委、縣政府下發了《關於規範工業園區體制及管理等有關問題的意見》(余發[2004]14號),成立中共餘江縣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餘江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中共餘江縣工業園區紀委檢查委員會、餘江縣工業園區工會委員會。工業園區黨工委、工業園區管委會分別為縣委、縣政府派出機構(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受縣委、縣政府的委託對轄區黨的建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同時負責對全縣中小企業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

(一)黨工委職能

1、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決策,研究解決組織實施中的重大問題。

2、領導縣工業園區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群團工作;負責縣工業園區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紀檢(監察)工作。

3、研究決策縣工業園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其他涉及全局性的重大問題。

4、承辦縣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管委會職能

1、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指示,保證國家法律、法規、政令的順利實施。

2、制定縣工業園區經濟和社會總體目標,編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

3、負責縣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

4、編制縣工業園區財政預、決算,協助做好企業財稅的征管、財務的監督等工作。

5、負責縣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內聯、外經、外貿工作,落實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引導企業搞好新產品的開發,引導企業搞好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工作。

6、負責園區工業園區的經濟監測分析、經濟運行、統計報表等工作。

7、負責縣工業園區人事、勞動、文化、衛生、計畫生育、社會綜合治理、法律宣傳等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8、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縣工業園區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

9、承辦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設立一級財政。在起步階段(截止2004年12月31日)縣政府安排3000萬元貸款用於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前期投入部分,作為縣政府投入資本公積。工業園區內一切稅收有其它各種收入全部作為園區財政收入,用於對入園企業的政策兌現,用於對各有關鄉鎮的利益分成、招商引資中介人獎勵等各種政策的兌現,用於對園區建設和貸款本息的償還。工業園區原財政撥款(包括中小企業管理局)額不變。

工業園區管委會機關內設2辦1所1局,即黨政辦公室、規劃建設辦公室、財政所、中小企業局。其中,園區財政所為縣財政局的派出機構,帶人帶編從縣經貿局劃入園區中小企業局的人員身份不變,管委會原有在編人員身份不變,參照公務員制度管理,執行公務員工資標準,工人執行機關工勤人員工資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