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隨筆

清朝曹庭棟的隨筆文集。

文章作者

養生隨筆
清·曹庭棟

作者介紹

《老老恆言》
老年養生專著。又名《養生隨筆》。清•曹庭棟撰。五卷。前二卷敘起居動定之宜,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物,末附粥譜一卷,借為調養治疾之需。主張養生要適應日常生活習慣,不可勉強求異;養生實踐要寓於日常生活起居瑣事之中;重視調攝脾胃,推崇食粥,列粥譜達一百方(自創14方),強調老年養生要重省心養性。全書所論,多有獨到之處,而又淺近易行,切於實用。其引證書目遍及經史子集,凡307種。本書為清代重要養生專著,甚為後人稱道。
曹庭棟,字楷人,號慈山居士,浙江嘉善人,生活於清代公元1698-?年間,享年90多歲。曹氏著述頗豐,自成一家,所著《易準》、《孝經通釋》等6本宏作多采入四庫全書。養生專著有《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五卷,自言其養生之道,淺近易行。除主張和情志、養心神、慎起居、適寒暖外,對節飲食、調脾胃尤加重視。
他認為,飲食不節,脾胃乃傷,並指出“脾胃為後天之本,老年更宜調理脾胃為要。”還認為“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因此,節制飲食,調理脾胃有助於飲食和精微的正常消化及轉輸以保證人體各部分的營養而致健康長壽。
曹庭棟贊同華佗在《食論》中的論點,認為食物須經“三化”始易被消化吸收而供添營養。所謂三化:一是火化(須爛煮),二是口化(宜細嚼),三是腹化(依靠脾胃自動消化)。並強調“老年惟藉火化”,這是因為老年人齒牙多有脫落,口化力減低,脾胃功能漸弱,腹化力下降故大多依賴火化的煮爛蒸熟,使有利於消磨輸運,吸收較多的營養。
在節制飲食方面,首重食量的適宜,贊成“量腹節所受”,即須根據自己的肚量對飲食加以節制,寧少勿多,不可勉強加食。故他說:“凡食總宜少為有益,脾易磨運,易化精液,否則極易之物,多食反至受傷”,“加則必擾胃氣”。
曹氏也很關注飲食之冷熱適宜。他強調飲食之冷熱,應順從四時寒暑的自然變化,一般而言,寒冬宜熱食,酷夏宜涼食,但因胃的秉性是喜暖厭寒,故熱則害少,寒則害多。故他認為,飲食寧過熱也不要過涼,並指出:“瓜果生冷諸物亦當慎,胃喜暖,暖則散,冷則凝,凝則胃先受傷,脾即不運。”
此外,曹氏也認為,調理脾胃,不僅在於食量適中,冷熱適宜,還應“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食,則磨胃而易消化。但也指出“飽食後不得急行,急行則氣逆,不但食物難化,且致壅塞。”並告誡不要食畢即臥,是因此時“胃方納食,脾未及化”故易傷胃之故。如食後必欲臥者,“宜右側(臥)以輸脾之氣……食遠(進食較久以後)則左右胥(都)宜。”
曹氏還很重視飲粥養胃以期益壽的措施。他認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碗盞),能推陳致新(可促進新陳代謝),生津快胃(使脾胃機能順暢),所益非細。”甚至認為“有競日食粥,不計頓(餐次),飢則食,亦能體強健,享大壽。”故他輯錄的藥粥方有一百首之多,雲可“備老年之頤養”。
由上可看出,曹庭棟在綜合養生的諸措施中,對食物、飲食、慎藥和藥粥等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提倡。

書中目錄

卷一
安寢
晨興
盥洗
飲食
食物
散步
晝臥
夜坐
卷二
燕居
省心
見客
出門
防疾
慎藥
消遣
導引
卷三
書室
書幾
坐榻






雜器
卷四
臥房






便器
卷五
粥譜說
擇米第一
擇水第二
火候第三
食候第四
上品三十六
中品二十七
下品三十七
引用書目
方劑索引
附書中一例:
治腳氣腫痛及蠱腫,白花商陸不拘多少,切碎,酒煮熟連商陸吃,若腹肚蠱腫,用商陸同米粥吃。
治腳氣腫滿甚效,杉木或節煮汁浸腳甚效。
治腳氣水腫,頭面俱腫,心腹滿,小便不利,馬齒筧1把和少許晚大米漿汁煮食之。
螻蛄:螻蛄味鹹,治十水腫,上下左右,效不鏇踵。
用量:一錢至一錢五分。
譯註:螻蛄味鹹,性寒。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治小便不利的水腫病。古人雖有將螻蛄分成上下左右四截,上部腫用上部,下部腫用下部,左邊腫用左部,右邊腫用右部,功效都很快的說法,但臨床實際套用都用整個螻蛄,去翅與足,炒用。
此外,螻蛄搗爛外敷,或煎湯洗患處,可治癰腫,風疹,腳氣腫,還能使肉中竹刺、木刺、針刺外出。
附:孕婦忌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