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新黃帝內經》講述著亦古亦新的養生之道。透過先哲長壽經驗來看,養生首推養性,其中包括多的道德修練、精神修養,進而有助於加強健康。除此之外,更進一步闡述養生,將‘明心見性’道德與精神相連線起來,讓人達到健康的體魄外,更同時把自身之潛能予以開發出來。《新黃帝內經》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是“三界醫學聖會”,透過五臓之神(以下簡稱五神)的發言、對談,深入淺出地介紹人體之臟腑,與整體功能的活動性,讓人認識五神在人體所扮演之角色、之間如何聯繫,以及人體整體功能活動力。所謂的功能活動性像是人體內精密加工廠的人體總合,單舉例消化系統而言,就與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多種器官相關,把吃下去的物質通過不同的運作模式,轉化為能量,然後再將能量蒸騰、催化成精微分子,運輸到全身,供給每天活動所需,這些功能總合稱為功能活動性。
在功能活動性之精神層面,則以“精”為主。將物質之精髓轉化為能量。再將能量精煉為精微單位。“道”是能量運行之規律性,養生修煉必須遵循“道”之運轉,古代先哲所提出之“天人合一”,便是指人體之氣血能量之運行,不僅對周遭環境有適應能力,更能順應著整體大自然的變化,如此才能推遲衰老是,延年益壽。若整合了儒家提出了“大德必得其壽”,也就“仁者壽”之長壽思想。修“道”加上”德”之涵養後,不僅能與天地形成相互感應力,更加能體悟自身體內“精”與“神”。修煉者首重於修“德”,因“德”有助於“明心見性”之顯現,更是進入潛科學之墊腳石,也是進一步與幻對話之必備條件。“三界醫學聖會”便是在“道”及“德”的修煉下,才開啟了與幻的對話。
與幻的對話的方式,不僅取代了艱深難懂之醫學論述,更重要的是突顯與身體“對話”之重要性。自古以來之養生修煉術,以及傳統醫學之醫藥書籍,甚至是近代醫藥科學的研究,皆忽略了與自身對話之重要性,尤其是當人體出現微恙時,便胡亂加以整治,養生也是如此,如果認知動有助於健康,於是就日夜不停的運動形體,或是未經醫師的許可下,便隨意的服用補藥,總以為可籍此延年益壽。正如嬰兒哭鬧,並不代表是因為饑渴的緣故,也有可能是過冷、過熱、尿濕甚至是向母親撒嬌需要他人的關懷等。但是,只有嬰兒之母親能通過哭鬧聲並加以分辨出嬰兒哭鬧之原因為何,因為“用心”之故。輿自身之“對話”,便是能“用心”來關懷自身之形體及精神層面,感知自身形體之變化,並了解自身精神層面的需求為何。這也是上卷採用五臓之神針對性撰寫的原因,希望讓人也能籍此開始輿自身的身體對話。養生修煉者,應先明白自形體及內心所須時,才能選擇真正有益於自身所須之養生術,及深刻體悟自身深層潛意識之所須,如此一來,才能延年益壽。更重要的是精安神得,穩定的情緒才有助於擺脫誘發疾病之內因。
《新黃帝內經》之下卷,“智慧型黃帝論”以形骸之修煉及修護為主。“智慧型黃帝論”或稱為“智慧型內經”,因是以“智慧型醫學”之理論做為基礎,尤其是運用了“智慧型醫學”之開發大腦潛能的方法,以及“智慧型醫學”之‘細胞運動學說’;‘場’輿‘場象學說’;及道、陰陽、五行的觀點,重新解讀了《黃帝內經》之醫學理論,不僅保有原義性,化繁為簡後更有助於深入體悟《黃帝內經》之原義。甚至於,當再度重新翻閱《黃帝內經》時,便能明白書中所言為何了。因此,《新黃帝內經》,不僅可以做為有志於傳統醫學之學習指南外,更適於養生修煉之參考數據。
所謂的“預防勝於治療”、“養生莫如養性”,唯有經常保持達觀的態度,開闊自身之胸懷,並配以適當飲食調養外,還有適當之養生健身法鍛鍊形體,才能達到預防及防患於未然。在確保形體之健康及長壽的同時,更應從中發現自身之“潛能”,以及自身之“創造力”。因“潛能”輿“創造力”是自身存在之價值,是人生之意義,唯有找到了人生之意義後,心靈才有所慰藉,才能真正達到身心靈之健康。如何才能找到自身存在之價值?在於“養性”,而“養性”又在於“明心見性”及智慧型的開發。因此,《新黃帝內經》又稱為《智慧型黃帝論》,是以智慧型、潛能的方法將《黃帝內經》重新作了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