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詩名:飲李復堂宅賦贈
作者:鄭板橋
體裁:七言詩
創作年代:清代
作品原文
飲李復堂宅賦贈 ⑴
四月十五月在樹,淡風清影搖窗戶。
舉酒欲飲心事來,主客無言客起去。
主人起家最少年,驊騮初試珊瑚鞭。⑵
護蹕出入古北口,橐筆待直仁皇前。⑶
才雄頗為世所忌,口雖讚嘆心不然。
蕭蕭匹馬離都市,錦衣江上尋歌妓。⑷
聲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縱橫三千里。⑸
兩嬰世網破其家,黃金散盡妻孥嬦。⑹
剝啄催租惱吏頻,水田千畝翻為累。⑺
途窮賣畫畫亦賤,傭兒賈豎論非是。⑻
咋畫雙松半未成,醉來怒裂澄心紙。⑼
老去翻思踏軟塵,一官聊以庇其身。⑽
幾遍花開上林樹,十年不見京華春。⑾
此中滋味淡如水,未忍明良徑賤貧。⑿
注釋譯文
注釋⑴ 李復堂:李觶,字宗揚,號復堂。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畫家。康熙間舉人,曾為康熙侍從,後為宮廷作畫,因不中款式被黜。出任滕縣知縣,罷官後在揚州賣畫。他擅畫花鳥蟲魚,先工筆後寫意,筆力勁健,作品極富生趣。性情放蕩不羈。為“揚州八怪”之一。
⑵ 驊騮:駿馬。珊瑚鞭:華貴的馬鞭。
⑶ 護蹕:又作“扈蹕”,護從皇帝車駕。蹕,皇帝車駕。古北口:在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長城要口之一,口外通往熱河。橐筆:《漢書·趙充國傳》中顏師古註:“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侍直:伺候。仁皇:康熙諡號“聖祖仁皇帝”的省稱。
⑷ 蕭蕭:馬嘶聲。錦衣:貴顯者的服裝。李鮮觶曾供奉內廷,所以穿著不凡。
⑸ 丹青:指繪畫。
⑹ 嬰:同“攖”,觸犯。世網:世上的法令和禁忌。
⑺ 剝啄:叩門聲。
⑻ 傭兒賈豎:雜役和商人。論非是:議論作品的好壞。
⑼ 澄心紙:《蜀箋紙譜》:“南唐李後主造澄心堂紙,細薄光潤,為一時之甲。”
⑽ 1738年(乾隆三年)李觶53歲時,又由別人薦舉出任山東滕縣知縣。軟塵:謂宦途。
⑾ 上林:漢皇帝園囿,這裡借指宮廷。京華,指京城。
⑿ 此中:指官場之中。未忍明良:不忍丟掉良心。
四月十五月亮掛在樹梢,微風吹動樹枝在窗戶上留下影子。舉起酒杯想要喝酒,可是心事隨著而來,主客都無話可說,客人只好起身而去。主人發家時還很年輕,就像剛給駿馬用上華貴的馬鞭一樣光輝照耀。他曾扈從皇帝車駕出入古北口,也曾作為顧問伺候在康熙身邊。他的才能被世人所嫉恨,他們對李觶表面趨奉,心中卻不是這樣想李觶一人騎馬離開都市,穿著華服去江邊尋歌妓作樂。李觶為了解脫苦悶而耽於聲色之娛,他的繪畫同時馳名大江南北。李觶兩次觸犯禁令而被革除侍直和宮廷畫師,他的家財散盡,妻子和兒女都非常生氣。官府頻頻催租令人氣惱,家中的千畝水田反而成了拖累。人到末路只好賣畫,畫也賣不上價錢,由著那些雜役和商人品頭論足。昨天畫了雙松只完成一半,李觶因心緒不佳醉酒後把未完成的畫稿撕碎。老了後卻又走上了宦途,做個小官姑且庇護其身。十年沒有看見京城的春色。官場之中雖然了無滋味,不過還是不忍丟掉良心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即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
鄭板橋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燮所作詩,如《悍吏》《私刑惡》《逃荒行》《姑惡》《孤兒行》等篇反映社會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現實意義;《揚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見,表現真率性情;大量提畫詩都有寄託。他詩歌的特點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