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風險特徵描述指南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風險特徵描述指南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風險特徵描述指南》是2011年12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糧農組織

內容簡介

風險特徵描述是微生物風險評估的四個步驟之一。是在危害識別、危害特徵描述和暴露評估的基礎上評價人群已知的或潛在健康不良影響的發生機率和嚴重程度。包括以風險評價的形式進行風險評估的結果,風險的描述,並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最有效的科學依據。

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編著的《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風險特徵描述指南》介紹了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風險特徵描述指導原則。這些指導原則提供了在不同背景下如何進行風險特徵描述的說明,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術。這些原則建立於認知事實的過程,一個真實可信的風險評價對整體的風險評估至關重要。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風險特徵描述指南》及《微生物風險評估叢書》其他卷冊所包含的信息將使風險評估者和風險管理者受益,包括國際科學委員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政府和食品監管機構、科學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以及其他關注食品中微生物危害、對人群健康和食品貿易影響和控制領域的個人和團體。

編輯推薦

食品安全是我國乃至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2009年我國頒布的《食品安全法》將危險性評估、危險性管理等國際最新概念寫入國家大法。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危險性評估系列叢書是由國際權威機構FAO/WHO組織國際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專門為食品中微生物、化學危害危險性評估而撰寫出版,是食品微生物評估領域的代表性論著,發布了國際最新的評估報告。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編著的《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風險特徵描述指南》作為該叢書之一,是第一部有關如何開展微生物危險性評估的綜合指導性專著,對我國在新形勢下如何開展評估,如何撰寫評估報告,如何認識和控制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微生物危害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意義。由於本書的權威性、知識先進性,其中譯本必將在國內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滿足於食品安全相關領域各部門、高等院校、食品行業等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的迫切需求。

目錄

致謝

對本書的貢獻者

序言

縮寫詞

1.緒論

1.1 FAO/WHO微生物風險評估系列指南

1.2 FAO/WHO風險特徵描述指南

1.2.1 風險特徵描述的定義

1.2.2 範圍

1.2.3 目的

1.2.4 微生物風險評估的進展

1.3 風險特徵描述的背景

1.4 理解指南

2.微生物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目的

2.1 風險評估的特性

2.1.1 風險評估四個構成部分的必要性

2.1.2 風險評估與風險特徵描述的區別

2.2 風險特徵描述方法

2.3 特定風險評估的目的

2.3.1 評估“無限制風險”和“基線風險”

2.3.2 比較風險管理措施

2.3.3 科研性研究或模型

2.4 選擇進行風險評估的類型

2.5 變異性、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2.5.1 變異性

2.5.2 隨機性

2.5.3 不確定性

2.6 數據缺陷

2.6.1 採納專家的意見

2.7 最佳和最差假設的作用

2.8 評定風險評估結果的可信度

3.風險評估中定性風險特徵描述

3.1 引言

3.1.1 定性風險評估的價值和套用

3.1.2 食品安全的定性風險評估

3.2 定性風險評估的特徵描述

3.2.1 定性和定量風險評估的互補性

3.2.2 定性風險評估結論的主觀性

3.2.3 定性風險特徵描述的局限性

3.3 定性風險特徵的描述

3.3.1 描述風險途徑

3.3.2 數據要求

3.3.3 處理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3.3.4 結論的透明度

3.4 定性風險評估示例

3.4.1 WHO糞便污染與水的質量

3.4.2 澳大利亞飲用水指南

3.4.3 EFSA山羊奶及其製品BSE/TSE風險評估

3.4.4 地域性BSE牛的風險評估

4.半定量風險特徵描述

4.1 引言

4.1.1 半定量風險評估的套用

4.2 半定量風險評估的特徵描述

4.3 半定量的風險評估

4.3.1 風險的幾個影響量度

4.3.2 比較風險和風險管理策略

4.3.3 半定量風險評估的局限性

4.3.4 處理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4.3.5 數據要求

4.3.6 結論的透明度

4.4 半定量風險評估示例

4.4.1 紐西蘭牛乳中牛型結核菌的風險概況描述

4.4.2 套用風險分級法評估海產品安全

4.4.3 澳大利亞動物及動物產品輸入風險的評估方法

5.定量風險特徵描述

5.1 引言

5.2 定量測定

5.2.1 機率測定

5.2.2 影響測定

5.2.3 風險測定

5.2.4 劑量一反應終點與風險測定匹配

5.2.5 亞人群說明

5.3 定量風險評估的特性

5.4 變異性、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5.4.1 將變異性當做隨機性

5.4.2 變異性和隨機性與不確定性的區分

5.5 整合危害特徵描述和暴露評估

5.5.1 暴露評估中的劑量單位

5.5.2 劑量一反應評估中劑量和反應的單位

5.5.3 暴露與劑量一反應評估相結合

5.5.4 劑量一反應模型假設

5.5.5 將暴露表示為流行

5.5.6 基於流行病學的劑量一反應關係

5.5.7 變異性與不確定性的整合

5.6 定量風險分析示例

5.6.1 FSIS完整(未嫩化處理)牛肉和分割(嫩化處理)牛肉中大腸埃希菌比較性風險評估(USDA FSIS,2002)

5.6.2 FAO/wHO即食食品中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FAO/WHO,2004)

5.6.3 牛肉韃靼餅中產志賀毒素的大腸埃希菌0157(Nauta等,2001)

5.6.4 FAO/WHO生牡蠣中創傷弧菌風險評估(FAO/WHO,2005)

6.質量保證

6.1 數據的質量保證

6.1.1 數據收集

6.1.2 數據源的分類和選擇

6.2 程式和證據的權重

6.3 敏感性分析

6.3.1 定性風險評估的敏感性分析

6.3.2 定量風險評估的敏感性分析

6.4 不確定性分析

6.5 模型驗證

6.6 模型確定

6.7 模型確認

6.8 流行病學數據比較

6.9 推斷和穩定性

6.10 風險評估的可信性

6.10.1 風險評估檔案歸檔

6.10.2 同行評議

7.風險評估與經濟分析的關聯

7.1 引言

7.2 經濟評價

7.2.1 健康結果評價

7.2.2 非健康結果評價

7.3 結合經濟因素與風險評估促進決策

7.3.1 成本一效益分析

7.3.2 成本一效果分析

7.3.3 風險一成本權衡曲線

7.3.4 經濟分析中的不確定性

8.風險特徵描述的風險交流

8.1 引言

8.1.1 與利益相關者分享信息

8.1.2 風險交流中的主要科學性問題

8.2 風險管理者和風險評估者的合作

8.2.1 一項MRA的計畫和試運行

8.2.2 MRA進行期間

8.3 MRA完成之後

8.4 制定風險交流的策略

8.5 公眾評議

9.參考文獻

附錄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