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在岩上河口旁建造飛龍寺,寺中有鑄鐘銘記飛龍奇蹟。飛龍洞居於瀑後石岩,洞內寬闊,能容數百人。岩頭有橋,夏日水漲沒橋,行人可繞道洞中過河,故當地有“枯水行人橋上過,漲水行人橋下行”之說。
該洞飛瀑三跌成潭。洪水季節,頭潭飛瀑寬29.3米,高62.6米,瀑布潭面2563.4平方米,深32.5米;二潭瀑布高31.5米,潭面約500平方米,深約10米;三潭瀑布高10.4米,潭面約250平方米,深約6米。潭中盛產魚鱉蝦蟹。
飛龍洞壯麗的景觀,為古今遊人稱道。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四月,有兩名高僧遠道往游此洞,即興題《飛龍洞賦》與岩壁。賦云:“玩飛龍洞之地兮,前有層岩千仞……洞有三焉兮,險而水深百尺。兩怪石而生衣毛兮,俯察焉孰不魄散而動搖。煙滾滾如虎吼山崗,霧蒙蒙而風波浪涌。忽焉而魚躍於淵,忽焉而鳶飛戾天。夸千秋不息之清風霹靂,高帝都萬倍之鐵壁鋼牆,此乃飛龍蟠眠之所,果非哲人戲舞之場。”
如今的飛龍洞瀑布已經乾涸,成為了斷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