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研製航天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中國自主開發的“神舟”飛船在1999年完成第一次無人飛行,中國載人航天計畫開始進入快車道。作為航天員必需的個人裝備的航天手錶開始選型,航天某研究所採用美國宇航局的選擇方法,在廠家不知情的情況下,挑選了幾塊飛亞達的專用軍表進行了模擬測試,測試結果能夠很好的滿足航天需求。與此同時,具有航空工業背景的飛亞達公司也正在關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根據一些公開的航天和太空環境資料,飛亞達公司也開始規劃如何製造能滿足太空要求的航天表。 2003年10月15日,伴隨著“神舟五號”的成功起飛,中國第一塊航天表誕生了——飛亞達航天表,由此使中國成為繼瑞士之後第二個能生產製造航天手錶的國家,提高了中國鐘錶行業在世界的地位。
區別
航天表與普通用表的區別
1、耐震動和耐振動能力,能夠承受高過載和強震動的設計,避免手錶在發射和著陸的高過載的情況下出現故障。
2、耐純氧環境,在純氧環境下確保手錶的安全性和保持錶帶的承受能力。
3、耐輻射和耐磁場環境,在太空強輻射和高磁場的環境下保持計時精度。
4、負壓環境,在太空中,手錶處於內部壓力高於外部壓力的負壓環境下,手錶設計需要能夠保證在正負壓環境下都能保證手錶氣密性能。
5、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在密封艙中,太空人的行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手錶需要特別便於操作和觀看。
歷程
2003年,神舟5號航天服表珍藏版
2003年10月15日,9:15,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佩戴著飛亞達航天表,成功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2005年,飛亞達航天表被作為國禮,送給了俄羅斯航天署。
2005年,神舟6號航天服表
2005年10月12日,01:00,飛亞達航天表再一次陪伴神舟飛船征戰太空,度過了長達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時
間, 在325萬公里的長距飛行里程中,見證著中國首次多人遨遊太空的壯舉。同年,飛亞達航天表紀念套裝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8年,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表
2008年,作為輔助計時裝備,飛亞達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表隨護“神舟七號“航天員完成了中國第一次太空行走。
腕錶所搭載的飛亞達手動上鏈機械機芯,彰顯強悍性能,使其在出艙任務中,足以與太空瞬息萬變的惡劣環境抗衡,保證了艙外時間的精確性。腕錶底蓋上浮雕質感的飛天形象,將飛亞達對未知的探索、對夢想的追逐和對勇氣的敬重融入其中,為航天探索的壯舉留下了不滅的印跡。全球限量50枚發行。
2010年3月,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表榮獲享有“全球工業設計界奧斯卡”盛譽的REDDOT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
2011年,神舟八號紀念款
2011年,11月1日,中國向太空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軌道上實現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為向中國神舟八號飛船這一創舉致敬,飛亞達特別設計的神舟八號紀念款腕錶,在傳統制表工藝基礎上精益求精,並傳承了飛亞達航天表獨特的簡約氣質。
特種合金,耀世而創
整表採用的特種不鏽鋼材質,按嚴格配方比例,融入“神舟七號”飛船運載火箭導航系統的高性能彈性合金,該合金對“神舟七號”飛船按預定方案進入軌道、圓滿完成任務起了重要作用。此次匠心獨具的套用,為腕錶注入了純正航天血統,散發出宇宙的神秘魅力。
腕錶搭載飛亞達自動機械機芯,全球限量999枚發行。
2011 年, 紀念中國志願者成功參與火星-500試驗計畫
為了實現人類真正踏足火星的夢想,由多國參與的“火星-500”試驗項目,邁出了探索的又一步。在封閉的空間中,試驗模擬了人類飛船發射、登入火星以及返回地球的全過程,歷時520天。第一次,那顆遙遠的紅色星球距離我們如此之近。
在試驗中,中國志願者王躍,全程佩戴飛亞達航天表;而飛亞達時鐘,則被安裝在火星-500試驗艙的控制室和公共活動室內。
為紀念“火星-500”試驗計畫成功及中國志願者王躍完成這一偉大創舉,飛亞達航天系列全球限量發行520枚腕錶——以銘記整個試驗的“520天”。
2012年,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執行任務用表
201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又一個里程碑,同時,也是世界制表技藝的一大進階。飛亞達航天系列,以側面鑲嵌“手工掐絲琺瑯”塊的航天女表,陪伴女航天員直面太空艱境。這是世界首款可套用於太空環境的帶有“手工掐絲琺瑯工藝”的航天表,也是這種藝術第一次在太空中綻放美麗。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紀念款
為紀念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走進太空的標誌性時刻,飛亞達航天系列推出了珍藏版航天女表,全球限量50枚。腕錶以敦煌莫高窟的不朽藝術——“飛天”,來讚嘆人類終究走進太空的壯舉,錶盤以24K黃金線精妙掐絲,在純黑琺瑯盤面上勾勒出“仙女飛天”的曼妙身姿。這一刻,古老夢想與現代科技完美碰撞。
獲獎
2018年12月9日,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飛亞達航天表及套用項目被授予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