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公元前73年, 羅馬加普亞格鬥學校的奴隸在斯巴達克斯帶領下發動起義。奴隸起義震驚了羅馬的統治集團,激化了貴族派和平民派的矛盾,貴族將領克拉蘇乘機擊敗平民派首領革拉古,篡奪了首席執政官的權力,實行獨裁。 革拉古為了打擊克拉蘇,打算私下放走奴隸大軍;克拉蘇卻重金收買了海盜。與此同時,羅馬又召回在國外作戰的兩支大軍。斯巴達克斯起義軍三面受敵,寡不抵眾,結果數萬奴隸戰死,他與六千倖存的戰友被克拉蘇所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斯巴達克斯的妻子帶著剛出生的兒子在革拉古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逃出羅馬城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柯克·道格拉斯 | 斯巴達克斯 | 配音 蓋文源 |
勞倫斯·奧利維爾 | 克拉蘇 | 配音 喬榛 |
簡·西蒙斯 | 瓦瑞妮婭 | |
彼德·烏斯蒂諾夫 | 巴蒂亞圖斯 | |
約翰·加文 | 凱撒 | |
伍迪·斯特羅德 | 達巴 | |
查爾斯·勞頓 | Sempronius Gracchus | |
尼娜·弗徹 | Helena Glabrus | |
約翰·愛爾蘭 | Crixus | |
赫伯特·羅姆 | Tigranes Levantus | |
約翰·道爾 | Marcus Publius Glabrus | |
查爾斯·麥格勞 | Marcellus | |
喬安娜·巴恩斯 | Claudia Marius | |
Harold Stone | David | |
Peter Brocco | Ramon | |
Paul Lambert | Gannicus | |
Robert J. Wilke | Guard Captain | |
Nick Dennis | Dionysius | |
約翰·霍伊特 | Caius | |
Frederick Worlock | Laelius | |
托尼·柯蒂斯 | Antoninus |
職員表
製作人 | 柯克·道格拉斯、James C. Katz、Edward Lewis |
導演 | 斯坦利·庫布里克、安東尼·曼 |
副導演(助理) | Marshall Green、Joseph E. Kenney、Foster H. Phinney、Charles Scott、James Welch、亞基馬·坎納特、Yakima Canutt、Irving Lerner、Julio Sempere、Robert Webb |
編劇 | Howard Fast、多爾頓·特朗博、考爾德·威林厄姆、彼得·烏斯蒂諾夫 |
攝影 | Russell Metty |
配樂 | 阿歷克斯·諾斯 |
剪輯 | Robert Lawrence、Irving Lerner |
藝術指導 | Alexander Golitzen |
美術設計 | Eric Orbom |
服裝設計 | Valles、William Ware Theiss |
布景師 | Russell A. Gausman、Julia Heron |
(參考資料 )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 曲目 | |
Spartacus 斯巴達克斯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語言:英語 藝人:Alex North 唱片公司:Decca Records 發行日期:1960年10月07日 | 1、《Main Title》 2、《Spartcus Love Theme》 3、《Gladiators Fight to the Death》 4、《Blue Shadows and Purple Hills》 5、《Homeward Bound: On to the Sea》 6、《Beside the Pool》 7、《Hopeful Preparations, Vesuvius Camp》 8、《Prelude to Battle: Quiet Interlude》 9、《Final Conflice》 10、《On to Vesuvius: Forward, Gladiators》 11、《Forest Meeting》 12、《Oysters and Snails》 13、《Festival》 14、《Headed for Freedom》 15、《Goodbye, My Life, My Love》 16、《End Title》 |
(參考資料 )
幕後花絮
該片最初的導演是安東尼·曼,在他退出後,斯坦利·庫布里克接替了導演的位置。
柯克·道格拉斯除了在片中扮演角色之外,還是該片的執行製片人,他堅持由好萊塢十大黑名單編劇之一的道爾頓·特朗博來改編劇本,由同樣排在黑名單中的彼德·布羅克扮演配角。
庫布里克拍攝該片用了167天,其中的6周被用於拍攝羅馬軍隊與斯巴達克斯起義軍交戰的場景,僅臨時演員就有8500人,不過一些極端殘忍的交戰畫面激怒了宗教團體Legion of Decency,於是不得不刪剪。距影片首映七年後,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被再度發行,其中被刪剪的22分鐘畫面終於重現於銀幕。
片中眾人歡呼“斯巴達克斯!斯巴達克斯!”是在斯巴達體育場的足球比賽時錄製的。
片中德拉巴死後被倒掛起來當作警示,拍攝時打算使用按演員伍迪·斯特羅德製作的假人,但效果不佳,於是伍迪·斯特羅德決定親自上陣,被捆住腳踝倒掛起來。
在影片拍攝期間,托尼·柯蒂斯與柯克·道格拉斯玩網球時撕裂了跟腱,從腳後跟到膝蓋都被打上石膏,他的表演也因此延誤。
托尼·柯蒂斯幾次三番請求出演《斯巴達克思》,於是特朗伯特意為他創作了奴隸詩人安東尼奈斯的角色。
影片最初版本中包括一段馬庫斯引誘安東尼努斯的情節,但被多方否決,最終被刪剪。在1991年發行的修復版本中,這段鏡頭被恢復,但配音已經丟失,所以只好請來當初的演員重新錄製,不過扮演馬庫斯的勞倫斯·奧利弗已經去世,無計可施的劇組人員找到了非常了解奧利弗的安東尼·霍普金斯,於是馬庫斯的聲音其實出自霍普金斯。
在拍攝過程中,斯坦利·庫布里克被告知他無權更改該片劇本,這讓他很不滿。
為此柯克·道格拉斯交給片中主要配角的劇本各有不同,分別就各自扮演角色的重點而做了相應修改。
喬治·甘迺迪在該片中首次亮相,扮演了在片尾大喊“我是斯巴達克斯”的士兵。
該片攝影師拉塞爾·麥提中途退出片場,他抱怨庫布里克阻撓自己工作。當他回到片場,庫布里克叫他閉嘴並離開,庫布里克接替了他的位置完成了大部分攝影工作。麥提一直在抱怨此事,甚至要求劇組將他的名字在職員表中撤掉,直到後來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小金人被授予給麥提,儘管大多數畫面都不是由他攝製的。
大衛·里恩被考慮作該片導演,勞倫斯·奧利弗也希望執導該片,但當意識到自導自演的難度後,他主動放棄了。
片中的角鬥士營地占地10多英畝,庫布里克為建造此處耗資4萬美元,與高速公路僅咫尺之遙,為了拍攝烈焰熊熊的火景,劇組不得不鋪設了125英尺長的石棉簾以防火勢蔓延,洛衫磯消防隊和警察局也到場協助。
英格麗·褒曼、讓娜·莫羅、伊爾莎·瑪蒂尼里都拒絕扮演瓦利尼亞的角色,於是交由德國女演員Sabine Bethmann扮演,但道格拉斯感到她的德國口音英語不適合片中的角色,庫布里克接手該片後收回了角色,並答應了簡·西蒙斯出演瓦麗尼雅的要求。
劇組向義大利博物館借出5000套軍服和7噸鎧甲,187名特技人員都接受了角斗培訓,有10500人參與了該片拍攝 。
1.該片最初的導演是安東尼·曼,在他退出後,斯坦利·庫布里克接替了導演的位置。
2.柯克·道格拉斯除了在片中扮演角色之外,還是該片的執行製片人,他堅持由好萊塢十大黑名單編劇之一的道爾頓·特朗博來改編劇本,由同樣排在黑名單中的彼德·布羅克扮演配角。
3.庫布里克拍攝該片用了167天,其中的6周被用於拍攝羅馬軍隊與斯巴達克斯起義軍交戰的場景,僅臨時演員就有8500人,不過一些極端殘忍的交戰畫面激怒了宗教團體Legion of Decency,於是不得不刪剪。距影片首映七年後,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被再度發行,其中被刪剪的22分鐘畫面終於重現於銀幕。
4.片中眾人歡呼“斯巴達克斯!斯巴達克斯!”是在斯巴達體育場的足球比賽時錄製的。
5.片中德拉巴死後被倒掛起來當作警示,拍攝時打算使用按演員伍迪·斯特羅德製作的假人,但效果不佳,於是伍迪·斯特羅德決定親自上陣,被捆住腳踝倒掛起來。
6.在影片拍攝期間,托尼·柯蒂斯與柯克·道格拉斯玩網球時撕裂了跟腱,從腳後跟到膝蓋都被打上石膏,他的表演也因此延誤。
7.托尼·柯蒂斯幾次三番請求出演《斯巴達克思》,於是特朗伯特意為他創作了奴隸詩人安東尼奈斯的角色。
8.影片最初版本中包括一段馬庫斯引誘安東尼努斯的情節,但被多方否決,最終被刪剪。在1991年發行的修復版本中,這段鏡頭被恢復,但配音已經丟失,所以只好請來當初的演員重新錄製,不過扮演馬庫斯的勞倫斯·奧利弗已經去世,無計可施的劇組人員找到了非常了解奧利弗的安東尼·霍普金斯,於是馬庫斯的聲音其實出自霍普金斯。
9.在拍攝過程中,斯坦利·庫布里克被告知他無權更改該片劇本,這讓他很不滿。
10.為此柯克·道格拉斯交給片中主要配角的劇本各有不同,分別就各自扮演角色的重點而做了相應修改。
11.喬治·甘迺迪在該片中首次亮相,扮演了在片尾大喊“我是斯巴達克斯”的士兵。
12.該片攝影師拉塞爾·麥提中途退出片場,他抱怨庫布里克阻撓自己工作。當他回到片場,庫布里克叫他閉嘴並離開,庫布里克接替了他的位置完成了大部分攝影工作。麥提一直在抱怨此事,甚至要求劇組將他的名字在職員表中撤掉,直到後來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小金人被授予給麥提,儘管大多數畫面都不是由他攝製的。
13.大衛·里恩被考慮作該片導演,勞倫斯·奧利弗也希望執導該片,但當意識到自導自演的難度後,他主動放棄了。
14.片中的角鬥士營地占地10多英畝,庫布里克為建造此處耗資4萬美元,與高速公路僅咫尺之遙,為了拍攝烈焰熊熊的火景,劇組不得不鋪設了125英尺長的石棉簾以防火勢蔓延,洛衫磯消防隊和警察局也到場協助。
15.英格麗·褒曼、讓娜·莫羅、伊爾莎·瑪蒂尼里都拒絕扮演瓦利尼亞的角色,於是交由德國女演員Sabine Bethmann扮演,但道格拉斯感到她的德國口音英語不適合片中的角色,庫布里克接手該片後收回了角色,並答應了簡·西蒙斯出演瓦麗尼雅的要求。
16.劇組向義大利博物館借出5000套軍服和7噸鎧甲,187名特技人員都接受了角斗培訓,有10500人參與了該片拍攝 。
穿幫鏡頭
•安東尼努斯的一次出場,能看到他戴著勞力士手錶。
•在一些鏡頭中,飾演起義軍和民眾的臨時演員戴著手錶穿著沙地鞋。
•在一段角鬥士們的打鬥場景中,山上出現了一輛卡車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方 | 獎項 | 接收方 | 結果 |
1961年 |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配角 | 彼德·烏斯蒂諾夫 | 獲獎 |
最佳攝影(彩色) | 拉塞爾·麥蒂 | 獲獎 | ||
最佳藝術指導(彩色) | Alexander Golitzen、Eric Orbom | 獲獎 | ||
最佳服裝設計(彩色) | Valles、Bill Thomas | 獲獎 | ||
最佳電影剪輯 | Robert Lawrence | 提名 | ||
最佳配樂(劇情、喜劇類) | 阿歷克斯·諾斯 | 提名 | ||
1961年 | 第18屆美國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影片 | 《斯巴達克斯》 | 獲獎 |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勞倫斯·奧利弗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斯坦利·庫布里克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伍迪·斯特羅德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彼德·烏斯蒂諾夫 | 提名 | ||
最佳電影配樂 | 阿歷克斯·諾斯 | 提名 | ||
2012年 | 第38屆土星獎 | 最佳DVD套裝 | 《斯巴達克斯》 | 獲獎 |
1961年 | 第1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斯坦利·庫布里克 | 提名 |
2017年 | 美國國會圖書館保護片目 | 《斯巴達克斯》 | 入選 |
(參考資料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電影《斯巴達克思》是根據美國作家霍華德·法斯特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原著小說《斯巴達克思》與喬萬尼奧里的《斯巴達克思》在內容上差距很大,喬萬尼奧里為斯巴達克思安排的愛人是羅馬獨裁者蘇拉的妻子范萊麗雅,法斯特安排的則為一高盧女奴隸,這點符合歷史。喬萬尼奧里筆下斯巴達克思是戰死在布林底西附近,符合史實記載,而法斯特則寫成了釘在十字架上。
拍攝過程
原本道格拉斯定下的導演是安東尼·曼恩,但是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電影開拍一周以後接替了安東尼·曼恩擔任電影的導演。電影耗資1200萬美元,共拍攝167天,有超過1萬人參加了拍攝。影片在美國傳媒大亨威廉·拉道夫·赫斯特的城堡中拍攝,1972年的《教父》也在此取景。電影中的戰爭場面是在西班牙拍攝的,動用了上千名西班牙士兵。
部片子的原任導演安東尼·曼在影片開拍之後不久,就被製片人道格拉斯解除了職務。庫布里克受道格拉斯的邀請接任該片的導演工作。庫布里克雖然接受了這個任務,但無權全面控制影片的製作過程,也無權按照自己的意圖剪輯影片。斯坦利·庫布里克同樣是個特立獨行的人,在拍攝《斯巴達克斯》的期間,雖然道格拉斯給了他一定的自主權,但他仍然感到道格拉斯投下的陰影。拍攝結束後,庫布里克拒絕承認《斯巴達克斯》是他的作品,並且發誓,以後再也不拍不能全權做主的電影了 。
影片修復
1992年,《斯巴達克思》被修復師羅勃特·A·哈里斯 (在 史蒂芬·史匹柏 、 斯坦利·庫布里克 的協助下)耗資近1百萬美圓,為原來的電影版本修復了在首次發行上映時被刪掉的那近5分鐘的膠片(包括東尼·科爾提司和勞倫司·奧利弗在浴室中的鏡頭)。這增加的5分鐘鏡頭完全遵從了原來電影的精髓和神韻,重新錄音並添加配樂。並由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代替當時已經去世的勞倫司·奧利弗配音 。
製作發行
製作發行公司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Bryna Productions |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 環球影業 | UPF | CIC Vídeo |
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 | Bio-Kuva | 美國廣播公司 | Väinän Filmi | |
Cinem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Esselte Video | MCA環球家庭娛樂 | 標準收藏 | |
Universal Pictures Finland Oy | Yleisradio (YLE) | Egmont Entertainment |
(資料參考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1960年10月6日 | 巴西 | 1960年11月17日 | 阿根廷 | 1960年12月1日 |
英國 | 1960年12月8日 | 澳大利亞 | 1960年12月9日 | 日本 | 1960年12月15日 |
聯邦德國 | 1960年12月16日 | 奧地利 | 1960年12月16日 | 香港 | 1961年8月17日 |
法國 | 1961年9月15日 | 義大利 | 1961年10月26日 | 丹麥 | 1962年1月21日 |
瑞典 | 1962年9月21日 | 希臘 | 1962年9月21日 | 芬蘭 | 1962年10月12日 |
(資料參考 )
影片評價
這部規模宏大的史詩般的電影,通過對歷史真實地敘述,展示了人類永恆的自由之戰。而導演庫布里克運用他獨特的電影語言,讓斯巴達克思在波瀾壯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著人類的愛與承諾 。 (網易娛樂評)
影片在雄偉壯麗的外觀之外,亦有著細膩生動的對主要角色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戲劇的描寫,因而呈現出遠勝同類作品的悲壯氣氛和深度內涵 。 (mrqe評)
儘管一些情節與歷史不符,但影片中的幾個主要角色都是真實的,與影片截然相反的是,歷史上斯巴達克斯是死在戰場。電影的這些改編,也升華了斯巴達克斯的人格魅力 。 (美國影評人協會評)
《斯巴達克斯》是一部大製作的古羅馬史詩式的電影,它敘述了古羅馬的奴隸因不堪奴隸主的暴虐而奮起反抗,但最終被鎮壓的史實,是一部歌頌羅馬奴隸鬥士追求自由解放的影片,裴多菲的著名詩句也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高的價值體現 。 (decentfilms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