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顳骨岩部(petrous part of temporal bone),規範名。
顳骨錐部(pyramid part of temporal bone),岩錐,非推薦名。
學科:人體解剖學-運動系統-中軸骨-顱骨-頭顱骨-顳骨
定義:位於顱底蝶骨和枕骨之間,向上和前內側傾斜,顳骨呈三稜錐形的部分。分為1底,1尖,3面即前面、後面和下面,3緣即上緣、後緣和前緣,尖向前內,底向後外。內有內耳迷路。
見載:《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2014年)
結構
1底:顳骨岩部底,接顳骨鱗部、顳骨乳突部。
1尖:顳骨岩部尖,嵌於蝶骨大翼和枕骨底部之間。
3面:
顳骨岩部前面,又稱岩部大腦面,組成顱中窩的後部,毗鄰大腦。
顳骨岩部後面,又稱岩部小腦面,組成顱後窩的前界,毗鄰小腦。
顳骨岩部下面,構成顱底底面的一部分。
3緣:
顳骨岩部上緣,顳骨岩部前面與顳骨岩部後面相交處,有岩上溝容納岩上竇。接小腦幕。
顳骨岩部後緣,顳骨岩部後面與顳骨岩部下面相交處,有岩下溝容納岩下竇。接枕骨。
顳骨岩部前緣,顳骨岩部前面與顳骨岩部下面相交處,接顳骨鱗部、顳骨鼓部、蝶骨大翼。
2重要內部腔隙:內耳道和骨迷路。
顳骨岩部底
顳骨岩部底:向外,與 顳骨鱗部(顳鱗)、 顳骨乳突部相融合。
顳骨岩部尖
顳骨岩部尖:粗糙,朝向內前而微向上,嵌於蝶骨大翼和枕骨底部之間,構成 破裂孔的後外界, 頸動脈管內口開口於此。
顳骨岩部前面
顳骨岩部前面又稱 顳骨 岩部大腦面,組成顱中窩的後部,向外與 鱗部的大腦面相接。
顳骨岩部前面 由內向外有以下重要標誌:
1.三叉神經壓跡:顳骨岩部前面,近岩尖處有三叉神經壓跡,容納 三叉神經 半月神經節。又稱半月節壓跡。
2.岩淺大神經溝:顳骨岩部前面,三叉神經壓跡的外側有兩條與岩錐長軸平行的小溝,內側者稱岩淺大神經溝,通過同名神經 岩淺大神經。
面神經管裂孔:岩淺大神經溝的外側末端為面神經管裂孔,有 岩淺大神經穿出。
3.岩淺小神經溝:顳骨岩部前面,三叉神經壓跡的外側有兩條與岩錐長軸平行的小溝,外側者稱岩淺小神經溝,通過同名神經 岩淺小神經。
岩淺小神經管裂孔:岩淺小神經溝的外側末端為岩淺小神經管裂孔,有 岩淺小神經穿出。
4.弓狀隆起:顳骨岩部前面,岩淺小神經溝向後外方有一大的凸起,稱為弓狀隆起。前半規管位於其下方。
5.鼓室蓋:顳骨岩部前面,弓狀隆起向外有一淺凹形的薄骨板,稱鼓室蓋,將鼓室和顱中窩分隔。
顳骨岩部後面
顳骨岩部後面又稱 顳骨岩部小腦面,組成顱後窩的前界,向外與 乳突部的內側面相連。是由三個靜脈竇( 岩上竇、岩下竇、乙狀竇)圍成的三角形骨面,其頂朝向內,其底朝向外。
1.內耳門:顳骨岩部後面中部偏內處為內耳門,向外通入內耳道。
2.內淋巴囊裂:顳骨岩部後面內耳門之後外有一為薄骨板遮蓋的裂隙,稱內淋巴囊裂。
內淋巴囊裂底有一小孔,即為 前庭水管外口。前庭水管外口經 骨性前庭水管通向骨迷路的前庭,有 內淋巴管(又稱 膜性前庭水管)經過。
3.弓形下窩:顳骨岩部後面內耳門和內淋巴囊裂之間的上方有一小凹,稱弓形下窩,有硬腦膜的細小靜脈通過。
顳骨岩部下面
顳骨岩部下面,粗糙凹凸不平,最不規則,構成顱底底面的一部分。
1.岩部下面肌粗隆:顳骨岩部下面的前內側部,骨面粗糙,為齶帆提肌、鼓膜張肌、咽鼓管軟骨部的附著部。
2.頸動脈管外口:顳骨岩部下面的後外側及鼓部內側,有前內和後外緊鄰的兩個深窩,前內者相當於岩尖與岩底的中間處,為頸動脈管外口。有頸內動脈、靜脈叢及交感神經經過。
3.頸靜脈窩:顳骨岩部下面的後外側及鼓部內側,有前內和後外緊鄰的兩個深窩,後外側者為頸靜脈窩。頸靜脈窩構成頸靜脈孔的前界和外側界,內容納頸靜脈球的頂部。
4.乳突管小溝:顳骨岩部下面,有頸靜脈窩,頸靜脈窩的外側骨壁上有一淺溝,稱為乳突管小溝,該溝向後穿入骨質而成一小管,成為 迷走神經 耳支的通路。
5.鼓室小管下口:顳骨岩部下面,頸動脈管外口和頸靜脈窩之間的薄骨嵴上,有鼓室小管下口,起於岩神經節的 舌咽神經 鼓室支即 鼓室神經以及 咽升動脈的鼓室支通過該小管進入鼓室。
6.蝸水管外口:顳骨岩部下面,有頸靜脈窩,在頸靜脈窩的前內側、緊靠頸靜脈間突有一三角形壓跡,為舌咽神經之岩神經節所在的部位,凹底有一小孔,為蝸水管外口。
顳骨岩部上緣
顳骨岩部上緣:最長,有 岩上溝容納 岩上竇,岩上溝緣有 小腦幕附著。
顳骨岩部上緣 內端有一切跡,內含 三叉神經 半月神經節的後部。
顳骨岩部上緣 尖端借 岩蝶韌帶和蝶骨相接,並形成小管,內有 展神經和 岩下竇經過。
故在氣化非常良好的顳骨發生急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時可並發 岩尖炎,而出現三叉神經痛和展神經癱瘓症狀。
顳骨岩部後緣
顳骨岩部後緣:
顳骨岩部後緣 內側段有 岩下溝,內含 岩下竇。
顳骨岩部後緣 外側段和枕骨的 頸靜脈切跡形成 頸靜脈孔。
顳骨岩部前緣
顳骨岩部前緣:
顳骨岩部前緣 內側部分與蝶骨大翼接連形成 蝶岩裂。
顳骨岩部前緣 外側部分與對應的顳鱗、顳骨鼓部組成 岩鱗裂和 岩鼓裂。在岩部和鱗部之間,有上下並列的二管通入鼓室,居上者稱為 鼓膜張肌半管,居下者稱為 咽鼓管半管。
顳骨岩部內部腔隙
顳骨岩部內部腔隙有 內耳道和 骨迷路,二者以內耳道底隔開。內耳道的外端即為內耳道底,參與構成內耳的前庭和耳蝸內側壁的大部分。骨迷路內含有膜迷路,兩者共同構成內耳。
1.內耳道:為位於顳骨岩部內的骨性管道,長約10mm,向後開口於 內耳門(岩部後面中部偏內處),向外為 內耳道底(一垂直的而有篩狀小孔的骨板)所封閉。內耳道內含有面神經、聽神經、迷路動脈、迷路靜脈。
內耳道底:顳骨岩部內有內耳道,內耳道的外端為一垂直的而有篩狀小孔的骨板所封閉,該骨板稱內耳道底。內耳道底構成內耳的前庭和耳蝸內側壁的大部分。內耳道底有一橫嵴分為大小不等的上下兩區。
內耳道底上區較小,被一垂直骨嵴分為前後兩部。前部為 面神經管 區,後部為 前庭上區。
內耳道底下區較大。前方為 蝸區,後方為 前庭下區。
2.骨迷路:顳骨岩部內的骨密質構成的腔隙。為內耳的一部分,包括耳蝸、前庭和骨半規管,它們互相連通。骨迷路內含有膜迷路,兩者共同構成內耳。
膜迷路:位於顳骨岩部骨迷路內的連續膜性管道。前庭內有橢圓囊和球囊,骨半規管內有膜半規管,耳蝸內有膜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