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應王廟始建於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規模壯觀。顯應王廟廟共分兩進院。山門前平台凸起,兩側數十尺左右石階對峙,左右配以廊廡。平台後為山門,山門高居正中,門側又各建掖門一道,門樓秀麗,雕刻精巧,與一般佛寺外觀截然不同。面寬三間,重檐歇山頂,山門兩側各跨單檐歇山頂小旁門一座。
山門最古,為金時原構,一進院為單檐懸山頂戲樓五開間,兩層,下層磚砌高台,中柱上裝青石門框及板門,門框上線刻花紋,圖案秀美。上層施平座及勾欄,粱架現整簡潔,結構已具元代爬梁的雛形。屋頂琉璃為明代補制,鮮麗勁秀。這種高台以上的門廡或殿宇,見宇敦煌壁畫,實物中少有。二進院為拜殿、正殿。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八架椽,單檐歇山頂。正殿兩側各有配殿三間,配殿兩側為禪院。全廟共有殿宇50餘間,全系磚木結構。山門為重檐歇山頂,屋坡彩色銅瓦鋪制,屋頂有彩色圖案,另有彩色龍吻對峙,彩色琉璃剪邊。形制別具一格,十分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