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鑷

顯微鑷

顯微鑷為常用的顯微手術器械之一,可用來提取、分離微細組織和夾提縫線打結。

定義

顯微鑷為常用的顯微手術器械之一,可用來提取、分離微細組織和夾提縫線打結。其尖端尖而不銳,邊緣無稜角,對合好,能牢固地夾住汗毛。

對於顯微手術器械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小型、輕巧,一般長度為14~16cm,大部分採用彈簧式把柄,操作輕便、靈活。

2. 纖細,特別是器械的尖端;並能緊密接觸,夾持細小組織。

3. 不反光。

4. 無磁性。

適用範圍

顯微外科套用範圍日趨廣泛,除眼科、耳鼻喉科和神經外科以外,在再植、移植和修復重建外科方面也有套用,以斷指(肢)再植、吻合血管的組織移植、吻合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或手指、周圍神經顯微修復、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植較為常見。

常見分類

1. 醫用縫合顯微鑷

這類顯微鑷本體兩側設有鑷柄,鑷柄上各設有一個鑷頭,兩個鑷頭之間相對應的設有兩個剪線刀片,在進行手術縫合完成後,可以直接將顯微鑷前伸,用顯微鑷上的剪線刀片剪短線頭即可完成手術縫合,操作簡單,節省時間,減輕了醫生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醫用顯微鑷結構示意圖 圖1 醫用顯微鑷結構示意圖

2. 眼科用顯微鑷

本類顯微鑷由手柄組件、滑套組件、鑷桿組件以及鑷尖組成,手柄組件包括鑷身及兩個壓桿;滑套組件包括固定套及滑套;鑷桿組件包括固定桿及活動桿;鑷尖包括兩個夾片。適合聯用於白內障超聲乳化和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患者,作為治療手段,適用於白內障術後形成的較厚的、雷射難以奏效的難治性後發障的治療。其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眼科用顯微鑷結構示意圖 圖2 眼科用顯微鑷結構示意圖

3. 神經外科電子顯微手術鑷

本類器械包括機械鑷架、顯微鑷頭、顯微探頭、操作燈頭等結構。使用方便,結構簡單,安全高效,極大地減輕了醫務人員進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的工作難度。其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神經外科電子顯微手術鑷結構示意圖 圖3 神經外科電子顯微手術鑷結構示意圖

清洗與保養

顯微鑷精細的清洗可降低10~10 細菌量。清洗是為了降低生物負荷,去除油劑和無機污染物,避免熱源反應,提供物品滅菌時達到無菌保障水平。顯微器械必須經過手工清洗。如果清洗不徹底,易產生以下兩種結果:

1. 容易在器械或內腔形成一層生物膜,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因素。生物膜是自由遊動的細菌,附著在物品表面上生存,生物膜的存在,影響滅菌效果。

2. 易形成結晶( 蛋白質疑固),加速器械的老化、破損、變形,若形成結晶是不能清除的。

清洗室工作人員要戴好手套,穿好隔離衣及防水圍裙,戴護目鏡、腳套、袖套,避免污染物濺入自己的皮膚或其它部位。同時防止銳器損傷皮膚,做好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工作。清洗步驟如下:

1. 把器械放在1: 10的多酶清洗液(3M)中浸泡3~5分鐘,要求打開器械的各個軸節,全部浸泡。水溫控制在40~45℃,溫度過高將致器械表面血液蛋白質疑固而難以清洗,溫度過低將影響酶與蛋白質的作用,效果減弱。若是B肝等感染手術器械需浸泡在1500毫克/升的萬福金安等消毒液中30分鐘。使用專用的小毛刷徹底清潔其管道及縫隙和齒槽部位。

2. 在超聲清洗機內清洗5~10分鐘,超聲清洗是利用超音波發生器發出高頻振盪信號,在清洗液中產生空化效應,從而達到清洗小的碎屑的目的,用軟化水經過分布在噴淋槽壁上不同方向的噴嘴噴淋沖洗,大大提高洗滌效果。清洗時水溫控制在40~45℃,功率強度30~40 kHz。

3. 在清洗機內,用蒸溜水流動漂洗、沖洗、上油、烘乾。如果器械有銹跡出現,應先在1 : 7的除銹劑中浸泡,但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因為除銹劑中含有弱磷酸,對器械有一定的腐蝕作用。

常用的顯微器械用專用的器械盒(不鏽鋼) 放置滅菌。此盒內襯有保護層,器械的鋒利部分套用保護帽,在避免器械與器械相互碰撞和摩擦的前提下擺放和運送,避免尖部損傷及零部件丟失。不常用的器械每隔半年上油一次 。

擴展閱讀

[1]何曉梅,陳楨.顯微器械在斷指再植術中的套用探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1):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