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荊樂堂
1937年,國民黨偽縣長顧敬之徵用民工16000多人次,投入56萬個工日,歷時8年,建成宮殿式行宮,取名顧荊樂堂。占地3220平方米。正宅一進三重,房屋64間。正宅兩旁各有樓房二層12間。正殿高14.7米,牆厚0.7米,進深7米。屋脊花磚壓頂,兩角飾以鰲魚。正殿台階均系大理石砌成。四角邊有炮樓,與三重正殿連成一體。地下有暗室,供避暑及儲藏彈藥、糧食,亦說“水牢”。
建築十分精美,屋脊花磚壓頂,兩角飾以鰲魚。大理石砌成的正殿台階有暗八仙裝飾。樓前欄桿由八塊木板組成,四角邊有炮樓,與三重正殿連成一體。院內四周砌有精雕細琢的大理石花台,建有直徑2米的圓形金魚池,長1.8米的浴池。一進大門就能看到“顧荊樂堂”四個大字,二殿的後牆上是寫著“禮儀”、“廉恥”四個大字。這八個字是山西太原的前清翰林林銘達以每個字給“潤筆費”四十塊大洋達成協定而寫成的。而“禮儀廉恥”這四個字,看似陽刻,實為陰刻。圍牆高4米,厚1米,四周山上建有7座雕樓,高13.5米。整個建築,全是中國傳統的宮殿式,飛檐走獸,雕樑畫棟,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