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4年12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今錫山市)。1953-1954年 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現黑龍江大學)學習。
1954-1955年,北京俄文專修學校留蘇預備部(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
1955-1960年,蘇聯列寧格勒林學院機械系(現聖彼得堡林業技術大學)學習,獲機械工程師資格。
1960-1973年,北京林學院森林工業系教師,1961-1966年任教研室副主任。
1973-1979年,北京林學院森林工業系林業機械專業負責人。
1979-1984年,北京林學院森林工業系副主任、副教授。
1984-1986年,北京林學院森林工業系主任。
1986-1993年,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教授。
1993-1996年,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
1997年,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工業學院機電工程系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業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林業機械專家、林業教育家。北京林業大學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曾率先在林業機械學科中引入系統論思想。
人物生平
1934年12月15日生於江蘇省無錫縣(今錫山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51年,升入江蘇省立崑山中學,當時農業遭災,生活十分困難,考入了蘇南第一醫士學校(在江蘇醫學院內),1953年畢業時,被保送進入大學深造。1954年國家選拔留蘇預備生,順利通過選拔考試,進入了北京俄文專修學校(現北京外國語大學)留蘇預備部學習。
在列寧格勒林學院學習時,他受到蘇聯著名林業機械專家奧爾洛夫教授的影響,以導師的名言:把林業工
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作為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畢業時在奧爾洛夫親自指導下,參與了蘇聯第一台,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台採伐聯合機的設計與試驗。顧正平設計的銑削式伐木頭,受到了導師的高度評價。1960年獲得了機械工程師的資格證書。
1961年他參與了林業部和農業機械化部組織的從日本引進的9種手扶拖拉機在油茶林的墾複試驗,他負責的坡地作業適應性試驗,為手扶拖拉機在坡地作業提供了科學依據。1971 年他參與了國內第一台國產矮把油鋸的設計,1978年主持了第一批架空索道4項專業標準的制訂,1985年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樹木移植機,1991年他主持研究和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林業機械系統,1997年以後,他指導博士生又研製成新型的,能按種子活力分級的試驗型林木種子介電分選機。
1960年7月學成回國後,顧正平被分配在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工業系(現森林工業學院)任教。從1961年起就擔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起擔任森林工業系副主任、主任,1986年起擔任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1993至1996年擔任校黨委書記。
在1984-1998年,他先後任國家發明獎勵評審委員會林業專業評審組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林業專業評審委員會委員、林業部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曾先後赴美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進行考察和學術交流,並於1992年當選為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林區作業學部林區作業與環境學組副主席。
他曾擔任林業部第一和第二屆林業機械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三、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第四屆的召集人,還任第八屆中國林學會常務理事,第一、二、三屆中國林學會林業機械分會副理事長,1994年起任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林業科學》雜誌第四至八屆編委會委員、第七、八屆副主編。
主要貢獻
主要論著
顧正平.論樹木移植機在中國綠化事業中的發展前景與途徑.北京林學院學報,1982,(3):150~155.
顧正平.關於林業機械類專業的設定和改革問題.林業教育研究,1984,(3):29~31.
顧正平.王乃康.林用索道鋼絲繩的選擇、檢驗與報廢.林業機械,1987,(3):50~52.
顧正平.加強實踐環節是林業高校的重要改革.林業教育研究,1988,(1):16~18.
顧正平.林業機械系統研究的現狀與前景.林業機械,1988,(1):6~8.
顧正平.模型鏟預測樹木移植機下鏟阻力的研究.林業科學,1988,24 (2):185~193.
趙福平.顧正平.採伐機械系統的數學最佳化模型.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0,(3):1~8.
顧正平.高等林業院校要以科教興農為己任.中國林業教育,1992,(3):12~14.
Gu Z P.A Study on the Predicting Spading Resistance of Tree Transplanter 100 Years IUFRO Proceedings Berlin Germany,1992.
顧正平.蘇忠明,沈瑞珍.營林機械系統研究.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顧正平.機械化是發展林業必由之路.中國林業,1994,(5):24~25.
顧正平等.林用架空索道.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顧正平.林業機械學科與21世紀中國林業.見:21世紀中國林業.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顧正平.沈瑞珍.林木種子介電分選技術方案的理論分析.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8,20(5):50~60.
1.顧正平.論樹木移植機在中國綠化事業中的發展前景與途徑.北京林學院學報,1982,(3):150~155.
2.顧正平.關於林業機械類專業的設定和改革問題.林業教育研究,1984,(3):29~31.
3.顧正平.王乃康.林用索道鋼絲繩的選擇、檢驗與報廢.林業機械,1987,(3):50~52.
4.顧正平.加強實踐環節是林業高校的重要改革.林業教育研究,1988,(1):16~18.
5.顧正平.林業機械系統研究的現狀與前景.林業機械,1988,(1):6~8.
6.顧正平.模型鏟預測樹木移植機下鏟阻力的研究.林業科學,1988,24 (2):185~193.
7.趙福平.顧正平.採伐機械系統的數學最佳化模型.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0,(3):1~8.
8.顧正平.高等林業院校要以科教興農為己任.中國林業教育,1992,(3):12~14.
9.Gu Z P.A Study on the Predicting Spading Resistance of Tree Transplanter 100 Years IUFRO Proceedings Berlin Germany,1992.
10.顧正平.蘇忠明,沈瑞珍.營林機械系統研究.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11.顧正平.機械化是發展林業必由之路.中國林業,1994,(5):24~25.
12.顧正平等.林用架空索道.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13.顧正平.林業機械學科與21世紀中國林業.見:21世紀中國林業.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14.顧正平.沈瑞珍.林木種子介電分選技術方案的理論分析.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8,20(5):50~60.
人生成就
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從芬蘭、美國先後兩批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套採伐聯合機械,在廣東和黑龍江試用了好幾年,結論都不理想。這一事例誘發了顧正平的思考:研究或引進某種林業機械是必要的,但若忽視了對整體的研究,對機械與環境、生產工藝、技術工人之間的關係,就有可能使林業機械化的發展遭受挫折,甚至走入歧途。
中國的傑出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系統論思想,為顧正平撥開了盤繞在心頭的疑團。1987年,他在研究中創造性地引入了錢老的系統論思想,在國內開始了最早的林業機械系統研究。在他的眼裡,機械、自然生產條件、生產工藝、經濟發展水平、操作者的技術已不再是孤立的、互不相關的個體,而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讓它們之間更好地協調,形成最佳的組合,從而提高機械化效率和作業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成了他奮鬥的方向、追求的目標。
他率領幾十人的課題組,在創新的路上摸索、奮鬥了整整5年,通過對全國10餘個省、直轄市、自治區、100多個生產管理部門和基層生產單位的調查研究,以及20多個試驗點的現場測試,中國第一個適合不同自然條件、不同生產工藝的林業機械系統誕生了。
這個系統包括了苗圃、造林、撫育、採伐、木材運輸、貯木場等6個子系統,它們從系統角度出發,篩選出一批較優的機械,同時淘汰了一批性能差的機械,並且提出了一些急需發展的新型林業機械及其最佳化後的最佳性能參數。為政府和管理部門的巨觀決策、為製造和設計研究部門的產品開發、為林業生產部門組織機械化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明顯的效益。緊接著他又主持撰寫了學術專著《營林機械系統研究》,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機械系統的論述,這套方法與技術,充分兼容了中國林業生產的特點,豐富了國際上林業機械系統的研究成果。
為了創建中國的林業機械專業,顧正平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了這一工作。60年代初他是制訂第一個全國林業機械專業統一教學計畫的主要起草者,80年代,他長期從事林業院校林業機械類專業教材編審工作,
20世紀90年代,為中國林業機械專業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的培養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與此同時,他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過內燃機與林用車輛、木材生產切削機械、林業機械系統等6門課程,主編和參編了4本教材,指導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0餘名,為人才培養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
在參加工作以後的大部分時間裡,顧正平的肩上都同時擔著教學、科研和組織行政工作,對待每一項工作他都是那樣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他都是高的標準,但不論是什麼工作,培養人才始終是他工作的中心。顧正平常講:學校工作就是為學生成才鋪路,我願一輩子做一塊鋪路石。
他完全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平時講話不多,即使在黨委書記崗位上,作報告或講黨課也都很簡練,但很實在、親切、催人奮進,大家都喜歡聽。身教重於言教是他的一句座佑銘,也是他後來治學的準則。對此他首先從自己做起。不論是當普通教師還是校級領導,他都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當教師他從不照本宣科,不僅是精心準備講稿,而且每講一次都要重新編寫一次,當校領導時他的報告、講話稿都親自起草,即使像打掃衛生、輪流取報、送報等小事,他都同樣是那么認真,他平易近人,待人熱情,不論是學生、工人、還是下屬,他都一視同仁,有事熱心相助,從不擺架子,他治學嚴謹,思想開拓,非常重視學習,並善於結合實際,不斷推出新思路,他為人正派,辦事公道,從不謀取私利,搞特殊化。
一位學生回憶說,顧老師身上有股很強的吸引力,大家都願意接近他、向他學習,他的魅力就在於他的人品,他的行為,一位與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說,跟他一起工作,讓你感到舒心、放心和願意向他托出全心。顧正平過去以自己的行動勤奮耕耘,為發展林業教育、為培養林業機械年輕優秀人才鋪路,今後將會一如既往,矢志不渝,奮鬥不息。
論述了機械與機械、機械與自然條件、生產工藝和操作者之間的關係,提出了林業機械系統理論,為提高機械化效益作出了貢獻。在木材削片機的均衡切削理論、移植機的工作阻力計算模型等方法方面均有重要建樹,並創建了計算模型,豐富了林業機械學科內容。
技術成就
針對中國林業機械的現狀,為縮小與林業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顧正平曾不止一次地大聲疾呼: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搞出中國自己的林業機械設計計算模型。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在研製樹木移植機時,為了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和先進性,一方面對其關鍵部件——鏟刀機械的入土過程和入土阻力,進行深入地理論分析,同時依據相似理論,利用模型鏟進行了大量的模擬試驗,獲得了計算樹木移植機下鏟阻力的數學模型,經原型鏟驗證,其計算精度完全達到了國際上土壤—機器系統力學的通用允差值。
這一成果在1992年9月在德國柏林舉辦的慶祝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IUFRO)成立百周年紀念學術討論會上發表後,引起了與會各國學者的濃厚興趣,稱這是國際上第一個計算樹木移植機下鏟阻力的計算式,對提高樹木移植機的設計水平有重要意義。在緊接著的工作會議上,顧正平被推選為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林區作業學部作業與環境學組的副主席。這是中國林業機械工作者第一次在國際上獲此殊榮。
20世紀90年代前期,他帶領研究生研製出了集材拖拉機集材作業和油鋸原伐作業的教學模型,90年代後期,他又致力於林木種子介電分選機理的研究、木材削片機連續切削理論的探討,為林業機械基礎理論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
在林業機械產品的研製上突出一個新字,是顧正平一貫奉行的準則。他常說沒有創新,林業機械就不可能發展。他回國工作不久,就奔赴廣西三門江林場,參與了日本手扶拖拉機首次用於林業作業的試驗與研究,70年代初在林業機械廠蹲點時,又參與了中國第一台國產矮把油鋸的設計,70年代中期,他參與了第一代背負式森林滅火機的研製,20世紀70年代末國內剛剛開始進行機械產品標準化的時候,他主持制定了第一批架空索道及其附屬檔案的產品標準。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他愈來愈感到林業機械與世界發達國的差距,特別是在難度較大的營林與園林機械領域更加明顯。於是,他抓住這一研究方向,並針對城市綠化中大徑級樹木特別是常綠樹的移植的難點,研製成功了新型4YS-80樹木移植機,可以帶土球移植徑級10厘米的樹木、成活率100%、效率較人工操作提高50倍以上,填補了中國園林機械的一項重要空白。
20世紀90年代後期,他又帶領博士生研製出了新型的林木種子介電分選試驗機,他改變了過去只能按種子的機械物理特性進行分選的傳統技術,大膽利用了反映種子內部品質的生物學特性,即種子活力與物理機械特性相結合的綜合清選與分級方法,因而這是分選技術中的重大變革,大大提高了種子分選質量。他指導博士生研製的新型連續切削多刀木材削片試驗機,在解決傳統木材削片機的功率消耗大、振動和噪聲大的難題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獲獎記錄
他先後兩次獲得林業部科技進步獎。
盤點中國顧姓教育家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中國顧姓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