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堅[崑曲劇作家]

顧堅[崑曲劇作家]

顧堅(約1368年前後),字頲玉,元末明初戲曲家,崑曲鼻祖 。根據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顧氏重匯宗譜》記載,顧堅之父,顧鑒,晚娶毗鄰華氏,得一子,名堅,字頲玉。顧堅自小從姑母學曲習唱。常與“風月福人”楊鐵笛、“風月主人”倪雲林、“風月異人”顧阿瑛交往,因此自號“風月散人”。平江崑山千墩(今屬江蘇崑山千燈鎮)人,太學生,精於南辭,善作古賦。元將擴廊貼木兒聽說他善歌,屢招皆不就。與當時文人顧德輝、楊維禎、倪元慎等相友善,著自《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今均已不存。據魏良輔《南詞引正》一書載,顧世居崑山,“精於南辭,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歌,屢招不屈。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被尊為崑曲鼻祖。今崑山千燈鎮有顧堅紀念館。

相關評論

走在千燈古鎮那條據說是全江蘇最長的石板街上,聽兩邊老房子裡傳出委婉細膩的崑曲曲調,還沒把名聞天下的崑山腔和千燈聯繫起來。等走進顧堅紀念館,在一個仿古的房間裡,看見那么多男男女女坐在那裡,熱切地聽著小小布景前仿古的腔調一段段地唱,才猛然醒悟千燈不是一般的古鎮,而是一個誕生過崑曲創始人顧堅、大思想家顧炎武的歷史

顧堅[崑曲劇作家] 顧堅[崑曲劇作家]

文化之鄉。

詳細介紹

顧堅[崑曲劇作家] 顧堅[崑曲劇作家]
顧堅[崑曲劇作家] 顧堅[崑曲劇作家]

站在石橋上看遠處的秦峰塔和延福禪寺,最初的感覺就好像賈寶玉初見林黛玉一樣,心裡暗自嘀咕:“這個妹妹我曾經見過的。”江南古鎮的幽街窄巷、小橋流水、庭院廊棚、寶塔禪寺甚至典當商鋪在這裡都很好的保留著,而且還都有些可以尋之於正史的道道可說。千燈浦 牽動吳越萬古愁

在遊人的眼裡,那個千燈浦,一條筆直的河道,兩岸高低錯落白牆黑瓦的房子本來就很有水鄉特色,更難得的是千燈浦的來歷不再牽扯什麼伍子胥、西施一類的吳地名人,而是和吳越征戰時的普通將士有關。甚至鎮名千燈,最初也來源於千墩,而所謂千墩就是指吳淞江畔的第一千個土墩,每一個土墩下埋葬著多少將士,埋藏著多少故事已無人知曉,而整整一段吳越征戰的歷史卻隨著千燈浦的流水一直流淌到今天。

顧堅紀念館 一曲崑腔唱到今

顧堅[崑曲劇作家] 顧堅[崑曲劇作家]

去千燈之前,只知道千燈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顧炎武的家鄉,在崑山亭林公園玩的時候看見崑曲博物館還以為崑曲和顧炎武有些關係,後來遇見千燈鎮上的老學究程振旅先生才知道犯了個文學常識錯誤。崑曲創始人根本就是元朝的顧堅,此顧非彼顧,不禁啞然失笑。但真正讓遊人有些吃驚和感動的是,去參觀顧堅的蠟像和一些陳列的戲曲史小道具時路過陳列室樓下的一間房間,見一屋子的人悄無聲息地坐在那裡守著一杯清茶聽曲。有些人是從早到晚都不捨得離開。在這個戲曲日益衰微的時代,這些肯聽和肯唱的人,無疑是真正的愛曲人,比起崑曲創始人的開創,他們在寂寞中的執著和熱愛,對於崑曲的延續也許另有一番值得稱道的地方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