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 白血病 反應是某種因素刺激機體的造血組織而引起的某種細胞增多或左移反應,似白血病現象。其分型較多,包括粒細胞型、紅白血病型、漿細胞型以及混合細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細胞型最多見。本病最多見於某些細菌和病毒的嚴重感染,亦常出現於惡性腫瘤廣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藥物反應。 本病以兒童及青少年較多見,男女發病率無差別。其治療和預後取決於引起該反應的基本疾病,如果這些基本病是可以治癒的,則類白血病反應也會消失。
臨床表現
由於類白血病反應是繼發於其他疾病,因此無本身特定的臨床表現。其症狀、體徵因原發病不同而異。
診斷依據
一、有明確的病因。如較為嚴重的感染、 中毒 、惡性腫瘤、大出血、急性溶血、 過敏 性 休克 、服藥史等。 二、實驗室檢查: 1.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測定值基本正常,血小板計數正常。 2.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白細胞計數50×10的9次方/L以上,或外周血出現原粒和幼粒細胞;成熟中性粒細胞胞漿中往往出現中毒性顆粒和空泡,骨髓象除了有增生和左移現象外,沒有白血病的細胞形態畸形(如細胞核與細胞漿的發育不平衡、細胞核畸形、核仁多或特別大等),成熟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明顯增高。 3.淋巴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白細胞計數輕度或明顯增多,分類中成熟淋巴細胞占40%以上,並可有幼稚型淋巴細胞出現。 4.單核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白細胞計數在30×10的9次方/L以上,單核細胞>30%。 5.嗜酸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細胞明顯增多,無幼稚細胞;骨髓象原始細胞不多,也無Ph染色體以及嗜酸粒細胞形態異常等。 6.紅白血病型類白血病反應:外周血中有幼紅及幼粒細胞,骨髓象中除粒細胞系增生外,尚有紅細胞系增生。 7.白細胞不增多型類白血病反應:白細胞計數不高,但外周血象中出現幼稚細胞。 三、其原發病去除後,血象變化可恢復正常。 四、骨髓細胞分類正常或基本正常,與周圍血象表現不同步,無白血病細胞瘤樣形態。
治療原則
1.對原發病治療。 2.加強對症,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因原發病不同每個病人具體用藥不盡相同。根據原發病因,選擇相應藥物治療。
輔助檢查
做“A”檢查可確定是否為類白血病反應,要明確其原發病可進一步做“B”檢查。
療效評價
1.治癒:血象恢復正常。 2.好轉:血象部分改善。 3.無效:血象無改變或惡化。
相關詞條
-
類白血病反應
類白血病反應(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患者在某些情況下出現外周血白細胞顯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異常未成熟白細胞,與...
概述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
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廣義來講白細胞可以分為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凡是白細胞系統的細胞發生惡變稱為白血病細胞,而白細胞細胞占據了造血器官,蔓延到外周血則為白血病。
早期症狀 診斷: 檢查方法 治療要點 預後 -
現代白血病學
白血病的細胞遺傳學一、引言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四、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五、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染色體改...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現代中醫白血病治療學
《現代中醫白血病治療學》是200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世林,張素芬,王曉波。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小兒紅白血病
"[1]骨頭關節疼痛及骨骼病變,常見於兒童急性白血病
概述 症狀 檢查 預防措施 -
慢性白血病
德勝門中醫院血液科提示:慢性白血病,分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慢粒(chronic myelognous l...
概述 病因 慢粒白血病的診斷 分型 臨床表現 -
混合性白血病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一種急性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本病分布廣泛,多呈散發性,亦可引起流行。病毒攜帶者和病人是本病的傳染源。
疾病概述 病因病理 化驗檢查 -
白血病m5
白血病M5,是急性粒-單細胞白血病,臨床上是以肝、脾、淋巴結腫大,以及出血為主,但經過有效的治療,配型上合適的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不出意外,移植後積極...
概述 兩種亞型 臨床表現 實驗診斷 治療方案 -
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
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aggressive NK cell leukemia,ANKL)屬於成熟自然殺傷(NK)細胞腫瘤的一種,是以NK細胞系統性增生為...
概述 診斷 鑑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