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膠片上所記錄的影像放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密度不均勻的顆粒狀形態,這種顆粒形態在觀察者視覺上的反應稱為感光材料的顆粒性,它是一種主觀的印象對這種不均勻性的客觀計量叫做顆粒度。
顆粒度是感光膠片,特別是底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能,它與影像質量的關係和噪聲與聲音質量的關係相似。因此,顆粒度被認為是光學信號傳遞中的噪聲,也有人稱之為“噪影”。顆粒大的膠片,不僅會使影像的結構粗糙損傷攝影藝術效果和降低影像質量,並且會象微弱的聲音被淹沒在噪聲中一樣,把大量的影像細部吞噬於變化無常的顆粒之中,使影像喪失質感。膠片的顆粒度對於電影畫面與聲音的技術質量有更為重要的影響,這是由於影片是在高倍率放大條件下觀賞的,易產生粗粒的感覺;放映時,畫面在不斷地更迭,映現在銀幕上的顆粒位置也隨之不斷變化。所造成的效果似布滿畫面上的小蟲不斷地在銀幕上蠕動;更為嚴重時,表現為大小不同的黑白或彩色斑點,似沸水一樣在銀幕上翻騰。粗糙的顆粒會使聲帶在還音時,產生令人討厭的雜音並使高頻部分受到損失。
膠片顆粒度的大小,不僅取決於溴化銀晶體的平均尺寸,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它們在乳劑層中的分布均勻度。人們所看到的顆粒現象並非單個的銀粒或單個的染料,而是溴化銀在乳劑層中分布不均勻造成的。銀粒比較密集處,給人以黑塊的感覺;銀粒比較稀疏的部分,給人以空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