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是指由頸椎或頸部軟組織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損所引起的,以慢性、單側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疼痛性質是一種牽涉痛。

病因及常見疾病

現如今認為引起CEH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學者多認為是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的神經壓迫和伴隨的局部無菌性炎症。現如今,較為統一的觀點認為,C1-C3神經根和/或其支配的組織結構是誘發頸源性疼痛的解剖基礎。致頸源性頭痛的因素包括:

(1)椎管內的炎性刺激和/或椎間盤機械性壓迫C1-C3神經根;

(2)椎管外的頸椎小關節紊亂、肌肉痙攣和/或韌帶筋膜的炎性刺激或機械性卡壓C1-C3神經根分支(主要包括:源自C1神經根後支的枕下神經,源自C2、C3神經根後支的枕大神經,源自C3神經根後支的第3枕神經,源自C2、C3神經根前支的枕小、耳大神經)。有數據顯示,70%的頸源性頭痛源自C2-3小關節病變。因此,椎管內、外的病理改變均可成為頸源性頭痛的潛在誘因。低位頸神經根也可能是頸源性頭痛的潛在誘因。

鑑別診斷

現如今,國際CEH研究組確定CEH的診斷標準為:①單側頭痛;②頭頸部活動受限制;③頸部非常規體位時疼痛加重;④負重後疼痛加重;⑤疼痛發生在同一側肩臂部,疼痛性質是一種牽涉痛。值得特彆強調的是診斷性麻醉阻滯是CEH診斷標準之一。

檢查

頸椎的影像學發現頸椎異常,或超聲血流圖提示有腦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即為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功能性平片有助於臨床CEH的診斷,尤其是病情複雜、症狀不典型患者。此外,MRI示CEH者頸椎附著韌帶形態學改變,其發生頻率明顯高於偏頭痛者。

治療原則

頸源性頭痛的治療方案,遵循階梯、漸進式的治療原則。

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為治療頸源性頭痛的首選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口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手法治療。但是,現如今沒有證據支持口服藥物對頸源性頭痛有效。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作為物理治療的一種無創治療方法,證實治療頸源性頭痛有效。手法治療主要包括推拿、按摩、正骨等方法,且研究結果顯示其治療效果良好。但是,考慮到缺乏高級別的證據支持和潛在的嚴重併發症,應慎用正骨療法。

微創神經阻滯注射治療

微創神經阻滯注射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枕大/枕小神經阻滯注射治療、頸神經後支阻滯注射治療、頸椎旁病灶注射治療、硬膜外腔注射治療。儘管神經阻滯注射治療顯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現如今僅枕大/枕小神經阻滯注射治療頸源性頭痛的證據級別較高(1B+)。其原因可能與其他治療方式缺乏證據級別較高的隨機對照研究加以驗證有關。

硬膜外腔神經松解術+連續硬膜外腔注射治療

硬膜外腔神經松解術+連續硬膜外腔注射治療適用於微創神經阻滯注射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有研究對慢性頸源性頭痛患者行硬膜外腔神經松解術+連續硬膜外腔注射治療,術後隨訪12個月發現,頸源性頭痛的疼痛程度、疼痛頻率以及服藥劑量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減少。

神經射頻熱凝術

神經射頻熱凝術作為一種毀損性技術,可考慮作為非神經損傷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儘管臨床研究證實頸神經後支的神經射頻熱凝術可有效治療頸源性頭痛,但臨床療效的證據級別僅為2C-(僅見於觀察性研究,無療效或療效很短)。

C2-3背根神經節脈衝射頻治療

C背根神經節脈衝射頻治療也可考慮作為非神經損傷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但是其治療頸源性頭痛的療效證據級別為0(僅見於病例報導,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不足)。

頸椎開放性手術治療

頸椎開放性手術治療可作為微創神經介入手術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研究結果表明,高位(C/C)和低位(C/C/C)頸椎間盤摘除融合術均可有效緩解頸源性頭痛,而低位椎間盤摘除融合術治療頸源性頭痛的機制可能與神經根減壓和間接改變高位頸椎椎體位置結構有關。同樣,治療頸源性頭痛的療效證據級別不足,有待進一步行隨機對照研究加以證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