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生態系統

領導生態系統是由領導者、被領導者和領導環境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三者是 所謂領導者是指在社會共同生活中,經過選舉、任命、聘任或從民眾中湧現出來的能夠指導和協調組織中的成員向既定目標努力的、具有影響力的個人或集體。領導者是領導活動過程中的決策者、指導者、指揮者、組織者。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是相對而言的,在現代社會中,領導活動處於一個龐大的系統中,一個系統的領導者相對於更高層次的領導系統而言,則是被領導者。 被領導者是指在領導活動中執行決策方案、決定、命令,實現組織目標的具體行動者。被領導者與領導者是相互依存的,被領導者的素質對領導活動目標的實現有重要影響。 領導環境是指推動或制約領導活動開展的各類要素的總和。它是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科學技術和自然因素等組織內部與外部的環境氛圍和條件。

領導生態系統中的矛盾

(一)基本矛盾

領導生態系統中的基本矛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二是領導者的主觀指導與客觀環境之間的矛盾。這是由行政領導活動自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自從領導活動從日常的程式化管理活動中分離出來之後,就賦予了它超脫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屬性。因此領導者作為整個組織運作的發動者和主導者,就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與此同時沒有被領導者的積極實踐,再好的戰略和構想也終究無法推行,這樣,就導致了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成為領導活動中的一對基本矛盾。現代領導活動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制定”和“執行”的相對分工。由此觀之,領導者在戰略和決策制定方面就處於決定性的地位。領導者的學識、經歷、風格、能力、性格和處世態度就直接關係到戰略的水平和決策的質量。與此同時,儘管被領導者處於執行計畫和決策的從屬地位,但是他們執行的自願程度、積極程度直接關係到決策方案能否轉化為現實的成果,而這一點對於整個組織的生存與發展更是至關重要。所以,群體成員對領導者的接受度就成為領導科學研究的一個主要內容。因為人不是物,作為被領導者的人在整個活動中發揮著能動的作用,他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制約領導者的行為。如他們可以贊同領導者的構想並為之努力,也可以抵制領導者的某些決策和行為並破壞其企圖。總之,被領導者的行為在最終的層面上決定著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和實現質量。

此外,領導者的主觀指導與客觀環境的矛盾是領導活動的第二個基本矛盾。領導者的主觀指導不是出自於主觀臆想,更不是在真空狀態中進行的。因為任何人的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的活動,任何人的行動都不能超越環境的限制。所謂環境是由體制、文化、心理和習俗等因素在組織內部和外部形成的一種客觀的、無形的壓力。菲德勒就提出人們的行為方式確實是更多地取決於環境而不是人格,人們的行為更多地依賴於環境。所以,領導者一方面在塑造有利於領導效能實現的環境;另一方面也要順應環境變遷的規律。這樣領導者的主觀指導和客觀環境之間就形成了一對矛盾。如果領導者過高估計自己駕馭環境的能力,便導致領導行為與環境的衝突,使領導活動不能順利展開;如果領導者過分受制於環境,那么環境的壓力就成為領導者不能主動開拓的藉口,領導者便成為環境的犧牲品。所以菲德勒把“情境控制的靈活性”作為評判領導效績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

(二)派生矛盾

領導生態系統中的兩大基本矛盾往往會衍生出一些派生矛盾,即領導者內部的矛盾,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領導者的決策與客觀實際的矛盾,被領導者的執行與客觀實際的矛盾等。

領導生態系統中的互動關係

(1)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間的互動關係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係是領導活動中的基本關係,二者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既有協調統一的一面又有衝突的一面。由於兩者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和處理問題的角度不同以及各自所代表的利益要求不同,二者之間常會產生一定的衝突。然而他們都處於相同的組織中,都是為了同一個組織的生存與發展共同努力,故其利益具有相容性。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①領導者對被領導者的影響:一是認可與激勵。領導者對下屬的任用及對其工作成就的認可,既能給下屬創造希望,又能使下屬產生強大的工作動力。另外,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常常成為下屬仿效的榜樣。二是信息分享。領導者通過與下屬經常有效的溝通,既相互分享了信息,又使下屬清楚了解組織對他的期望及其努力的方向與可能的預期結果,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三是滿足下屬對資源的需求。領導者通過及時了解和掌握下屬的需求並對下屬的需求予以適當的滿足,特別是通過資源的提供滿足下屬成長的需要會對下屬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使其對組織做出有效的貢獻。

②被領導者對領導者的影響:一是領導者的決策效能依賴於被領導者的忠實執行與實施的程度。二是領導者權威的大小取決於被領導者的認可及心理認同的程度。三是被領導者有時亦有選擇領導者的權力,被領導者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領導者的命運。四是服從與追隨。被領導者受領導者的魅力所吸引並被折服時,就會產生積極主動的追隨行為,從而會強化領導者的領導力。

事實上,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角色並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隨著情勢的變化,二者的角色常會發生互換。

(2)領導主體與領導環境之間的關係

作為領導活動的主體,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對環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主動地適應、有限的改造與影響上。其中,適應能力的大小是決定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能否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獲得發展的重要因素。領導環境對領導主體的影響是主要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領導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環境決定了領導主體的價值取向與行為理念。不同的環境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與行為取向會產生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在不同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與社會環境條件下,由於價值觀和行為理念的不同,領導行為與領導方式也會產生較大的差異。

②領導環境決定了領導者的行為風格。有效的領導者必須根據環境條件設計和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才能對組織成員形成有效的影響。

③領導環境的變化是推動領導變革的重要力量。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為了其所在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領導主體不僅自身要根據環境變化而產生的新要求提升自己,其領導活動也要根據領導環境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變革。

④特定時期的領導環境決定著領導變革的最大限度。創新與變革是領導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領導成功的重要途徑。然而,創新與變革的力度超越了環境最高承受度,則會引起環境的抗拒與阻礙。總的來看,一種沿襲傳統、文化底蘊過於深厚、崇尚保守的環境會阻礙領導變革的成功。相反,在一種開放、自由的環境中,領導環境會為領導變革提供充足的文化資源。因此,領導者的創新與變革,應根據環境情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採取不同的策略,才能保證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