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項南(1918—1997),原名項德崇,1918年11月出生於福建連城縣,其父親項與年是閩西最早的中共黨員,母親曾為革命坐牢,叔叔在白色恐怖中壯烈犧牲 ,自幼受革命家庭薰陶和中央蘇區環境的影響,11歲就在連城文坊蘇區任少年先鋒隊隊長。12歲起,隨做地下工作的父母在南京和上海半工半讀;此間發生的“九·一八”、“一二·九”等事件及父母的被捕、生活的貧困,激發他閱讀進步書籍、積極尋求革命真理。
1937年年抗戰爆發後,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他與一些進步青年在福建長樂縣組織宣傳抗日的“明天劇詠團”。民國27年由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王助介紹入黨。同年10月,他在順昌縣發起組織“順昌抗敵劇團”並任團長。
1939年11月在閩清縣政府任戰時民教工作隊隊長,積極宣傳抗日救亡工作。後因無法找到王助,與黨失去聯繫。1939年10月先後任廣西桂林苗圃主任、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協進會理事、成達師範教員,並改名項南。民國30年3月,他由香港經上海,幾經輾轉,6月到達蘇北鹽城新四軍軍部,由中共華中局分配工作。1941年在新四軍重新入黨。1942-1945年先後任阜東縣政府秘書、阜東九區區委書記、阜東縣委宣傳部部長、蘇北第五分區專員公署建設處處長等職。
項南於1951年任青年團安徽省委書記、安徽大學黨委書記。1952年任青年團華東工委第二副書記。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7年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他在團中央工作期間,為團的建設,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增進與各國青年友好了解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61年,他調任八機部辦公廳副主任,後任農機局局長。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但他從未動搖過革命理想與信念;1970年5月恢復工作後,他歷任一機部農機局局長,一機部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副部長;1979年2月,任農機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2年,他被選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7年列席中共十五大。
1997年11月10日,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9周歲。
人物年表
1918年11月生,福建省連城縣朋口鎮文地村人,原名項德崇。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中學文化。父項與年。
1928年去上海尋父。後在強恕園藝學校學習。畢業回閩。
1932年在長樂縣從事園藝和抗日抗救亡工作。
1938年10月任福建順昌抗敵劇團團長。
1939年1月任福建閩清縣戰時民教工作隊隊長。
1939年10月任廣西桂林苗圃主任、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協進會理事、成達師範教員。
1941年到新四軍軍部,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工作組組員。
1941年任蘇北建陽縣財經科科長,阜東縣政府秘書,中共阜東9區區委書記,中共阜東縣委宣傳部長。1945年任蘇北第5專署建設處處長。
1947年任蘇北第11專署財經處處長,中共江淮區委幹校黨委書記,中共甘泉縣委書記,中共滁縣地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東南縣委副書記兼東南支隊政委,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皖北區工委副書記、青委書記。
1952年任青年團安徽省委書記,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青年團華東工委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青年運動委員會書記。
1955年5月任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部長。
1957年5月任青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阿友好公社黨委副書記。
1961年11月任農業機械部、第8機械工業部辦公廳副主任、農機局局長。
1966年-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下放“五七”幹校勞動。
1970年5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農機局局長、黨的核心小組成員。
1977年9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的核心小組成員。
1979年2月-1981年1月任農業機械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1980年1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務書記。
1982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兼福建省軍區第1政委。
1982年3月-1983年4月任福建省人大主任。
1985年7月-1986年3月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福建省軍區第一政委。
1987年任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
1989年5月任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後任中國扶貧基金會首席顧問。
1997年11月10日在北京去世。
改革先鋒
項南同志在農機部工作期間,把自己的專長學識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中,致力於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多次出國考察,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機械和技術,借鑑國外先進經驗。
他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機化的戰略性意見和發展村鎮“五小工業”為農機積累資金的思路。他參與組織第二、三次全國農機化工作會議,在為農機工業的發展、農機化體系的建立、落實“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方針和農機行業的國際交流,引進先進技術等方面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長與學識。他為農業機械現代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項南於1980年調福建省工作,歷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務書記、福建省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兼省軍區第一政委、中共福建省委書記,並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他在主持福建省委工作期間,團結帶領省委班子,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結合福建省實際情況提出開拓性的思路。他撰寫理論文章和省報社論,宣傳改革開放,更新觀念;他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甄別福建省“地下黨”案件,調動了幹部民眾的積極性;他從福建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大念“山海經”的戰略;他提出和組織實施了修建廈門國際機場和水口水電站、引進全自動程控電話等改變投資環境的“十大建設”,支持和鼓勵為國有企業“鬆綁放權”,為福建的改革開放、經濟的崛起和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大膽提出“鄉鎮企業打頭陣”,積極倡導和扶植鄉鎮企業;他強調智力開發,以智取勝,推進山區和沿海兩條線建設;他十分重視落實華僑政策,加強與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的聯繫與合作,激發華僑愛國愛鄉熱情。他熱愛民眾、體察民情,深受福建人民愛戴。他任職期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福建省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
經過歷屆黨委和政府的長期努力,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福建和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基地。
項南是振興福建、發展福建、建設福建的開拓者、奠基者、創業家。
老驥伏櫪
項南於1987年退居二線後,仍積極投身扶貧濟困、職業教育和老區建設事業。
1989年後,他擔任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顧問、中國扶貧基金會首席顧問等職。
他矢志於中國的扶貧事業,經常深入老、少、邊、窮地區調查研究,同當地幹部民眾商量脫貧致富方案,為農村奔小康做出貢獻;由他參與發起的《發達地區幹部支援貧困地區》的倡議,為扶貧工作增添了新的內容;他為貧困地區引進開發項目及培養技術骨幹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爭取港澳台友好人士的資金和物資扶助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在列席黨的十五大時,項南草擬了一個發言提綱,就黨的建設、改革與發展、反腐敗等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其中第二條說:“我黨全部歷史,是一部輝煌燦爛的歷史,但也犯過極其嚴重的‘左’和右的錯誤。為害最烈的是‘左’,而不是右。我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好的,都有為人民乾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我們黨應當為他們營造一種寬鬆、寬容、寬厚的氛圍。給提不同意見的人,隨便冠以右傾、右派、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帽子,其後果,是永遠落後,葬送現代化。”一個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和錚錚鐵骨,躍然紙上。
人物評價
項南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忠誠黨的事業,忠於人民。項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崇高的思想品質、優良的工作作風、頑強拼搏的革命毅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項南同志忠誠黨的事業,忠於人民,無論是在對敵鬥爭中,還是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和“文化大革命”衝擊時,他都矢志不移,堅信黨的領導,顧全大局;他一生堅持真理,百折不撓,為人坦率正直,光明磊落,清正廉潔,以身作則,寬容大度,生活節儉樸素,不搞特殊,始終保持著人民公僕的本色;他嚴格要求子女和親屬,處處表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其它相關
項南同志的女兒項小米,當代著名軍旅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英雄無語》、中篇小說《遙遠三色堇》《二的》等,電影電視劇本《英雄無語》《葛定國同志的夕陽紅》《手風琴》等,散文《小小世界》《伊甸之子》、《小輪和海》,中篇小說集《醜娃娃》,電視連續劇劇本《我要做好孩子》、《虎斑貝》(均已錄製播出)等;中篇小說《遙遠三色槿》獲1992年《崑崙》優秀作品獎,散文《記憶洪荒》獲1997年《解放軍文藝》優秀作品獎,《英雄無語》獲第六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