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項丘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西山鄉邦角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7公里,距離鄉政府12公里。國土面積10.23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21 ℃,年降水量65毫米,適宜種植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總面積1390畝(其中:田207畝,地1183畝),人均耕地5.5畝,主要種植種糧等作物;擁有林地13808畝,主要是天然林;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荒山荒地15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5戶,有鄉村人口262人,其中男性133人,女性118人。以景頗族為主的村民小組(是漢族、景頗族混居地),其中族景頗族249人,漢族2人。該村農業人口262人,勞動力18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9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主要銷售往市內。2006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9%。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7.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甘蔗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小耳朵豬產業及林業。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1087畝,其中人均耕地4.1畝;有林地13808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主要銷售往市內。2006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9%。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2萬元,占總收入的61%;畜牧業收入10.2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6頭,肉牛20頭);漁業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0.02%;林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8%;第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4 %。農民人均純收入1537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2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67畝,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不健全,年末有固定資產2.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政務及財務公開。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5戶通自來水,有12戶飲用井水,有4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4戶通電,有1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9%和4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39%和16%)。進村道路為土路,進鄉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10輛,機車10輛。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邦角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西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12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90畝(其中:田207畝,地1183畝),人均耕地5.5畝,主要種植種糧等作物;擁有林地13808畝,主要是天然林;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荒山荒地150畝。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主要銷售往市內。2006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小耳朵豬產業及林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4戶,共鄉村人口251人,其中男性133人,女性118人。其中農業人口251人,勞動力185人。該村以景頗族為主的村民小組(是漢族、景頗族混居地),其中族景頗族249人,漢族2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86 %;享受低保9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邦角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西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1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3,其中小學生26人,中學生17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67畝,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不健全,年末有固定資產2.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政務及財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進村道路和村內道路均為土泥路,晴通雨陰,急需硬化;2、人畜飲水困難,需修建蓄水池,解決飲水困難;3、衛生條件落後,需修建公共廁所;4、發展資金短缺,支柱產業單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多方面籌集資金,建設硬化村內道路;2、架設人畜引水,解決人民引水困難;3、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種植業(茶葉、甘蔗);3、發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業;4、多渠道引進資金,擴大規模發展養殖業“小耳朵”豬。5、建蓋文化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