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巷村

韶巷村,隸屬於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官林鎮。全村2000餘人,主要以水禽果草生態種植園與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

基本信息

古樂與韶巷地名

相傳在春秋戰國以前,韶巷就是一個人口眾多、市場興旺的農村街市,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韶巷村的形成和韶巷村的原名雖已失考,但韶巷的啟用卻與孔子的學生子游到過韶巷的歷史有關。
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稱“言游”、“叔氏”,春秋末吳國常熟人,與子夏同以文學著稱,與子夏、子張齊名,以其言行似孔子,有“南方夫子”之稱。子游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孔門十哲”之一。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是孔子後期學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後人往往把他與子夏合稱為“游夏”。子游二十多歲就擔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東費縣西南),實行孔子關於“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的教誨,孔子到武城時,“聞弦歌之聲”,甚為嘉許。子游自稱重視仁義之根本,批評子夏的門人曰:“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未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論語·子張》)其留下的名言有:“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論語·里仁》);“喪致乎哀而止”(《論語·子張》)孔子去世後,子游自己授徒講學,其後學在戰國時期形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學派。
公元前470年前後,子游從楚地遊學歸時,路經韶巷此地休整小憩,曾在該街市的一個閭巷設壇講學,宣傳孔子的禮樂之儀,以其教化當地百姓。講學之餘,子游集合隨從弟子,吹奏上古舜帝所作的宮廷音樂中等級最高的雅樂-----《韶樂》,(有“《蕭韶》九成,鳳凰來儀”之說),又演唱舜傳帝位於禹時,和臣僚一起唱的《卿雲》之歌。歌云:“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卿雲,指祥瑞之氣),村人聽後深受感化。子游東歸後,《韶樂》之聲“懸樑三日而不絕”,以致風俗醇厚、弦歌之聲便在當地世代相傳。村人懷思子游其德,便把他和隨從弟子吹奏《韶樂》之處改名“韶巷”,同時又把村名改為“招賢”(韶巷國小的原名即為“招賢國小堂”)以資紀念。然而,後人認為將韶巷作為村名更具代表意義,從此便用“韶巷”替代“招賢”作為村名沿襲下來。後經世代變遷,人間滄桑,“招賢”村名已無人提及,但韶巷之名卻至今流傳不替。
韶巷村地處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官林鎮的西北,全村683戶,2000餘人,水稻面積1884畝,水產養殖面積673畝,多年來一直是個經濟薄弱的村。2009年從事餐飲業的路建明在韶巷投資300多萬,在原來廢棄的鴨場上成立無錫市盛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園內禽舍8000平方米,年出欄20萬羽的菜鵝,種植無花果、葡萄計35畝,成為水禽果草生態種植園。鄰村的湯國南多年來從事生豬生產,幾年來積累了養殖和經營經驗,有意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在施書記的鼓勵下,在韶巷村投資四百多萬元建立一個年出欄萬頭肉豬場,占地53畝,目前生豬存欄682頭。如今的韶巷村,通過農業結構的調整,在實施農業發展上有新突破,有特色,上規模,成為官林鎮在農業生產上的特色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