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節奏: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音樂的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節拍是音樂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規律地重複進行。我國傳統音樂稱節拍為“板眼”,“板”相當於強拍;“眼”相當於次強拍(中眼)或弱拍。
2、曲調:曲調也稱鏇律。高低起伏的樂音按一定的節奏有秩序地橫向組織起來,就形成曲調。曲調是完整的音樂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曲調的進行方向是變幻無窮的,基本的進行方向有三種:“水平進行”、“上行”和“下行”。相同音的進行方向稱水平進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進行稱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進行稱下行。曲調的常見進行方式有:“同音反覆”、“級進”和“跳進”。依音階的相鄰音進行稱
為級進,三度的跳進稱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進稱大跳。
3、和聲:和聲包括“和弦”及“和聲進行”。和弦通常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樂音按一定的法則縱向(同時)重疊而形成的音響組合。和弦的橫向組織就是和聲進行。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4、力度:音樂中音的強弱程度。
5、速度:音樂進行的快慢。
6、調式:音樂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關係連線起來,這些音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構成一個體系,就叫調式。如大調式、小調式、我國的五聲調式等。調式中的各音,從主音開始自低到高排列起來即構成音階。
7、曲式:音樂的橫向組織結構。
8、織體:多聲音樂作品中各聲部的組合形態(包括縱向結合和橫向結合關係)。
9、鏇律:聲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鏇律是樂曲的基礎,樂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過它表現出來的。
相關詞條
-
要素主義
要素主義是一種教育理論,強調兒童應該學習傳統的基礎學科,並且學習應該透徹、嚴格。一個要素主義者通常編制教給兒童進步的程式,從較簡單的技能到較複雜的技能。
簡介 代表人物 -
音樂教育學
音樂教育學是研究音樂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是在總結音樂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理論,是經過長期積累而發展起來的。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
音樂學
從各個方面對音樂進行學術探討,古已有之,古希臘的阿里斯提得斯·昆提利安(約2~3世紀)即曾在《論音樂》的著作中試將音樂分為理論、技術及演出三大部分。真正...
音樂 基本介紹 具體科目 音樂分析 音樂分析的對象 -
傾聽音樂
傾聽音樂分為三個階段::(1)美感階段;(2)表達階段;(3)純音樂階段。
-
鑲貼音樂
鑲貼音樂 - 內容:泛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音樂以後,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專業音樂創作。然而,由於在近90年的時間裡,西方音樂的風格、流派十分繁雜...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
舞蹈音樂
顧名思義,舞曲就是指用來跳舞的音樂。舞蹈與音樂的起源頗有淵源,歷史很悠久,依性質可分四大類:第一種是儀式的舞曲,大部分早期的原始民族在祭典上一定會跳舞,...
音樂與舞蹈的關係 外國舞曲 中國舞曲 聲樂類歌舞音樂 器樂類歌舞音樂 -
音樂聲學
音樂聲學是研究樂音和樂律的物理問題的科學。對樂器和人的發音原理的研究是從激勵器、共鳴器、輻射器三大部件來入手,以求得最高的發音效率和優美的音色。簡單的響...
簡介 研究內容 研究歷史 作用 相關學科 -
音樂電視
音樂電視是電視文藝節目的一種類型。指的是以音樂為聽覺表現形式、以活動畫面為視覺表現形式,聲畫相輔相成的一種藝術作品。音樂電視一般以一首完整的歌曲為作品長...
簡介 起源與形成 分類 音樂電視的靈魂——節奏 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