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
當我們真正去拜讀一位藝術家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會在大師的世界里找到符合自己心緒的靈感,並在我們的心弦上彈奏出難以忘記的美妙樂章,就因為這樣,它也將會是一把開啟我們從狹隘陰暗通向廣闊境地之門的金鑰匙。不僅是昨天和今天,我想這樣的薰陶應該伴隨我們在接觸音樂的每一時刻。而且是沒有任何其他一種形式可以替代! 我是一面聽著巴赫的平均律一面趕著完成我主動要求的任務,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被融化在他的音樂世界裡。介紹
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德國作曲家,1685~1750。他誕生在愛森納赫的一個祖祖輩輩以音樂為職業的平民家庭.十五歲起,巴赫也開始從事自己的音樂職業生涯。巴赫在擔任各種音樂職務的同時,一直孜孜不倦致力於音樂創作,寫出大量各種類型的作品.這一切都根源與他以一顆最虔誠的心信奉著他心中的神——上帝!
巴赫的最後一首管風琴前奏曲手稿中的禱文中寫道:“行至你的寶座前……請給我一個極樂的歸宿吧,主啊!請在末日那天喚醒我吧!”
巴赫無疑是巴洛克音樂的頂峰人物是音樂史上的巨人之一。他以自己的藝術幫助實現了路德的理想,從而使宗教音樂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點,應該說:他首先是一個虔誠的馬丁·路德——基督教徒,其次才是個音樂家。
馬丁.路德說:我希望你們為人民寫出德國的聖歌,也就是寫出神聖的讚美詩,這樣,《聖經》就能通過歌曲這種方式在人民中間紮根。
這個家族的祖先——魏特·巴赫是個虔誠的路德教徒。魏特·巴赫的身上有著一種至深的虔誠精神,這種虔誠精神是發自內心的和富有鬥爭性的,它成為巴赫家族信仰的傳統。J·S·巴赫之前,這個家族中就湧現出數十位篤信路德教的技藝高超的音樂家,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偉大的宗教音樂家J·S·巴赫身上發出何其耀眼的光輝!
不僅是這種牢固的家庭傳統影響,還有信仰堅定的神學教育的影響。馬丁·路德教使J·S·巴赫產生了崇高的信念、至深的虔誠精神,以及純潔和質樸的信仰。
這一切,使他產生了堅強的意志,巴赫少年和青年時代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可謂堅苦卓絕,他對音樂藝術的每一個方面都表現出精通其全部細節的熾熱願望。
遵從馬丁·路德的教誨,巴赫以他的意志和巨大的熱忱投入到宗教音樂的創作中,這項工作耗費了其一生的精力,他一生一共創作了一千餘首大小作品,使人們相信那是一個產生巨人的時代。
巴赫信仰神,在那個時代,信仰、宗教就是生活。宗教及其音樂活動融入到那時德國農民和市民的政治、文化、娛樂、藝術生活之中:從早禱鍾喚醒人們直到唱晚歌———從聖三·一節嘹亮的小號吹奏聖歌,到復活節人們作禮拜時所聽到教堂中的感恩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民眾的生活一直和宗教與宗教音樂保持著根深蒂固的強有力的聯繫。毫無疑問,在巴赫內心深處有著同此具有生命力的習俗息息相關的神聖意念——並通過此促使他們在音樂創作和演奏活動中投入巨大的熱忱和始終不懈的努力。在巴赫看來,按照馬丁—路德教的傳統,音樂和演奏“不是一種旨在表現人的感受的藝術活動,而是出於客觀的必要 ,通過耶穌基督的口以《 聖經》的方式表現上帝的聖言;是出於信徒們,即基督徒們的創造性集體的普遍而又強烈的願望,其目的在於頌揚創世主上帝,給他以最高榮譽。”
巴赫說:所有音樂的目的及其始終不變的動機,除了讚頌上帝、純潔的靈魂以外沒有別的。
巴赫的音樂作品形式多樣,體裁囊括了除了歌劇外的當時流行的各類音樂。他完善了現存的各種音樂形式。他空前的發展了路德讚美詩體系的德國音樂,前人的教堂音樂、管風琴音樂。他將器樂領域中的德、法、意風格揉為一體,開創了全新的風格和創作領域,不僅使宗教音樂,亦使整個德國音樂從曾被認為是“野蠻人的東西”發展而為近代歐洲音樂文化的先驅。正是信仰所產生的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熱忱使他在形式上傾注了不懈的努力,他無限擴展了各種音樂形式所能達到的表現力;在器樂領域中,他努力使當時的所有樂器手法產生出所能產生的一切效果;在復調音樂中,他努力發掘主題在無窮無盡的細節中所能表現出的各種各樣的形式。對技術的超乎尋常的精通使他的音樂表現出無與倫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實現了每個特定的音樂環境中所固有的各種可能性。
在巴赫的音樂中,有著千變萬化的技巧、豐富多彩的靈感、層出不窮的樂思、無窮無盡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巴赫似乎以他的音樂形式揭示:上帝以他的榮耀、智慧和力量所創造的這個世界在構造上是無限多樣、無限豐富、無限細緻、無限深刻的。
巴赫的作品浩如煙海,有康塔塔、樂隊組曲、協奏曲、受難曲、彌撒曲、獨奏奏鳴曲、前奏曲、幻想曲、變奏曲、經文歌、古組曲和舞曲……其中構成他作品的四塊基石是:管風琴曲、鋼琴曲、受難曲和彌撒曲、康塔塔。
巴赫的管風琴音樂可分為兩大類:
1)賦格曲或帶有賦格的其它曲子2)眾讚歌前奏曲
前者豪放粗獷、氣熱澎湃、輝煌壯麗,必然的邏輯將這類曲目同“神聖”、“崇高”、“永恆”、“痛苦”、“死亡”……聯繫在一起。後者則是抒情的、內在的。巴赫將路德聖詠作為自己的管風琴眾讚歌前奏曲的骨架,並對其重新銓釋。崇高的信念支持著他作了一部又一部管風琴眾讚歌前奏曲,只有巴赫真正把虔誠和崇高注入到了這種具有巨大活力的音樂形式中。巴赫的管風琴眾讚歌前奏曲可稱得上是神聖的宗教詩篇。不論是賦格曲還是眾讚歌前奏曲,還是托卡塔……巴赫通過他的管風琴音樂旨在表現人的衰老和死亡的種種假想和對主宰生與死的主的基督信仰,正如巴赫在其《管風琴手冊》一書的扉頁上所寫的:“僅為崇奉至高上帝——使至親從中受到教益。
巴赫的鋼琴音樂,其動機無論是為了教學目的還是為了奉獻與君王,實質上還是對上帝的讚頌。那些看似形式自由的即興曲、幻想曲、前奏曲、托卡塔,其實同賦格一樣——有著無與倫比的完美形式,表現出結構上的近乎苛求的嚴謹,這一點, 迄今為之沒有人能與之相比。對於路德教徒來說, 上帝為世界創造了完美的秩序,在巴赫眼中,音樂更是完美秩序的反映,“是一種精神和諧的最初體驗”。他的樂隊組曲和管弦樂協奏曲不追求聲調錶面上的優美,那些各個聲部中自由和獨立跳躍的主題被融合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充滿活力的整體,具有渾厚的力量、豐滿的音響和壓抑不住的活力。巴赫在音樂律制方面的巨大貢獻是《平均律鋼琴曲集》,他以創作實踐證明了十二平均律的優越性和實用價值,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是“全部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此前,鍵盤樂器多按“中庸律”調音,能夠演奏的旋律音階只有降B,F,C,G,D,A等大調和g,d,a等小調,作曲家在選調和轉調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採用了十二平均律後,可以自由選用二十四個大小調並自由轉調。所以說,沒有巴赫對平均律的實踐,近現代音樂的發展還要徘徊很長一段時期。
巴赫在宗教康塔塔這一供儀式所用的音樂中竭盡所能地表現上帝的榮耀、智慧,不僅唱出了自己的虔誠心聲,而且使所有參加儀式的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基督教的普遍原則、教堂和它對上帝的頌揚上。
巴赫還以受難樂這一形式傳播耶穌基督的榮光,在這一體裁中,巴赫殫精竭慮,他一共創作三部受難曲《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馬可受難曲》。巴赫精心地將各聲部按不同曲調和音響組合起來,從而表現了耶穌受難的“真實的”戲劇過程,使人們透過死亡與葬禮音樂及終曲看到永存的生命,至使許多虔誠的信徒將耶穌受難的神聖事跡看作事實,從而在這種自我犧牲精神下去犧牲自己,巴赫使自己成為福音教義的見證人。
無論是巴赫的教堂音樂,還是他的世俗音樂,其創作目的無不是在於讚頌上帝,就連獻給布蘭登堡大公的六首管弦樂協奏曲,也是歌頌上帝的。在巴赫看來,對上帝的順從和崇拜首先因為上帝是萬能的,他有著無窮無盡的“能力”,他具有能夠摧毀一切的力量。人有著對神秘的東西產生最大限度的恐懼的自然本性。對萬能之主的恐懼產生了崇拜,使巴赫誠惶誠恐的跪倒在“神”的面前,巴赫的最後一首管風琴眾讚歌前奏曲中在開頭和結尾兩段中祈禱道:
“我行至你的王座前,
噢,上帝,我恭順的祈求
請不要將你那慈悲的面容
從我這個赤貧的罪人身上轉開。
賜我一個極樂的歸宿吧
我主啊!請在末日那天喚醒我吧------
讓我永遠能夠看到你。
阿門,阿門,請傾聽我的禱告!
信仰上帝,供奉上帝就可獲得救贖進入天堂,這一點巴赫毫不懷疑。巴赫之恐懼不在於死亡,而在於被上帝拋棄,所以他一遍遍地在作品中連篇累牘的表示對上帝的熱愛當然, 這種熱愛確實發自肺腑,忠誠,祈求上帝的憐憫。他一心一意信奉上帝,正是這種對永生的信仰,使得巴赫對待死亡表現出熱烈的企盼和熱愛。巴赫的二十個孩子有一半夭折,他的第一任妻子的逝去,都未使他感到莫大痛苦。這樣的標題和唱詞充斥於巴赫的所有作品中。
如果說管風琴是樂器之王,那巴赫可稱的上是管風琴之王了。管風琴是巴赫一生的主要創作工具,也是最能體現他演奏藝術的樂器了,巴赫生前作為一個管風琴演奏家的名氣甚至遠超過了他作為作曲家的聲望。 巴赫首創了五指並用的演奏技巧(此前的音樂家很少用拇指觸鍵),並高度發展了運用踏板的技巧。
人們給了巴赫高度的讚揚與肯定,美國一位傳記作家寫到“巴赫是能給予你投資最大回報的音樂家,大師將親自告訴你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富,如何使它增長,直到有一天,突然間你會發現,你已經擁有了一個世界上任何人都奪不走的寶藏,那就是———對巴赫音樂的理解和熱愛。”
勃拉姆斯說“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
歌德有段對巴赫音樂的評論十分精闢∶就如永恆的和諧自身的對話,就如同上帝創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動,我好像沒有了耳、更沒有了眼、沒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們,內在自有一股律動,源源而出。
路德讚美詩和其它基督教藝術養育了世代的德國音樂,造就了巴赫,也造就了他的音樂,對於上帝的崇高的信仰使他從事勤奮的、嚴謹的、寓意深邃的音樂創作,使他得以發揮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他的音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深刻思想,宗教的熱忱使他以他的意志征服了那么一大片光輝燦爛的音樂領域,崇高的信念使他的音樂不因那裡的黑暗環境而顯得低沉,相反,卻放射著永不消逝的熠熠的光芒。巴赫不僅成就於德國得宗教音樂,更是給世界留下了寶貴得音樂遺產,身邊的每一個喜愛巴赫的人都受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