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大體第二十九

《韓非子·大體第二十九》是由戰國末期韓國人韓非所作的一片文章。

作品原文

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以賞罰,屬輕重於權衡;不逆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純樸不散,心無結怨,口無煩言。故車馬不疲弊於遠路,旌旗不亂於大澤,萬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駿不創壽旗幢;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錄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虛。故曰:利莫長於簡,福莫久於安。

譯文

古代顧全大局的人:能瞭望天地,能觀察江海,能憑藉山谷、日月光照、四季運行、雲層分布風向變動;不讓智慧拖累心情,不讓私利拖累自身;把治理混亂寄托在法律術數上,把是非曲直寄托在賞罰上,把物體輕重託付於秤錘秤桿上;不違反天然的道理,不傷害人的本性;不吹毛求疵,不洗淨髒垢而去察看難以知曉的底細;不引用法律之外的東西,不把法律任意推到內部;不著急法律之外的,不拖拉法律之內的;守住既定的法則,憑藉客觀自然;災禍與幸福的產生是由於自然法則,而不是因為人的愛好和憎惡;光榮與恥辱的責任是在於自己而不在於別人。所以非常安全的社會,法律就象早晨的露水,純潔質樸不雜亂,人們心裡沒有積怨,嘴裡沒有牢騷怪話。所以戰車軍馬不在遙遠的道路上勞累拖垮,戰旗不在遼闊的沼澤里亂舞,百姓不會喪命於敵寇,英雄猛士不會短命於戰旗之下;豪俊傑士不會在青史上留名,不會在青銅器上記錄功勞,記載大事的史冊也是空的。所以說,沒有什麼比簡樸更有利的了,沒有什麼比安定更有福氣的了。

簡析

所謂大體,就是顧全大局,顧全大局的只有聖人嗎?只有君主嗎?只有當權者嗎?不是!在家庭里,在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顧全大局。當然,這裡並不是說需要我們都懂得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這裡所謂識大體顧大局的人,是指不去使用自己的小聰明,以免勞心費神。對人的物質生活來說,身外的利益只是局部的東西,身體才是最根本的。所以識大體的人不會讓私利來拖累自身。最後兩句話,是我們現代很多人弄不懂的,簡樸有利嗎?很多人認為簡樸不好,要過豐厚的生活。然而生活豐厚了,小偷、強盜就會來光顧了,紅眼嫉妒的人就多了,為了防備小偷盜賊的光顧,就不得不增加保全措施,就不得不增加更多的收入來支付更多的支出,然而再嚴密的保全措施也阻擋不住小偷盜賊的光臨。於是乎生活得很累,所以簡樸是有利的。而安定的生活很多人也認為不好,缺乏激情、缺乏浪漫,平淡乏味,這其實都是中了現代電視劇的毒。電視劇是濃縮了的生活片段,表現出的是有情節的生活過程,大量的乏味的生活過程當然不能在劇中一一展現。然而我們很多人就想要每時每刻都有激情浪漫的生活,稍微平淡了一點,就急不可耐,就煩躁不安,就要尋釁滋事。殊不知,這些人就這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那么有福氣的生活是什麼樣呢?就是平安無事,就是沒有任何煩心的事,就是閒來無事唱歌吟詩,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尋歡作樂,享受人生。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有的人也會認為拚命工作拚命掙錢是有福氣的生活方式,各人認識不一樣,但最首要的是安定,沒有戰爭戰亂,沒有小偷盜賊的光臨,沒有使人心煩的瑣事雜事等等。

作品原文2

【原文】
使匠石以千歲之壽,操鉤,視規矩,舉繩墨,而正太山;使賁、育帶干將而齊萬民:雖盡力於巧,極盛於壽,太山不正,民不能齊。故曰:古之牧天下者,不使匠石極巧以敗太山之體,不使賁、育盡威以傷萬民之性,因道全法,君子樂而大奸止;澹然閒靜,因天命,持大體,故使人無離法之罪,魚無失水之禍。如此,故天下少不可。
【譯文】
讓石匠用一千歲的壽命,拿著登山鉤,看著圓規和矩尺,舉著墨線,去校正泰山;讓孟賁、夏育帶著寶劍去平等萬民,雖然在技巧上費盡力氣,又特別長壽,泰山也不會端正,萬民也不會平等。所以說:古代統領人民的人,不能讓石匠盡技巧去破壞泰山的形體,不會讓孟賁、夏育盡力於威勢以傷害萬民的本性,依靠道路完全法律,君子得快樂而且大奸邪就能止住;淡然處之清閒安靜,依靠天命,把持大局,所以使人沒有違反法律的罪過,使魚兒沒有離開水的災禍。象這樣,所以很少有行不通的。
【簡析】
所謂識大體顧大局,就是不要去做不可能的事,不要去破壞自然本來的規律。人民能做的,人民自己自然會做,用不著當權者操心;人民不會做的,當權者再想做也做不成。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作品原文3

【原文】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畢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朴1,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注釋】
1.朴:《老子·二十八章》:“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荀子·臣道》:“若馭樸馬。”楊倞註:“樸馬,未調習之馬。”《荀子·性惡》:“今之人性,生而離其朴。”《呂氏春秋·論人》:“故知知一,則復歸於朴。”高誘註:“朴,本也。”《玉篇·木部》:“朴,真也。”這裡用為本質、本性之意。
【譯文】
上面沒有遼闊的天空那么下面就不會被覆蓋,中心沒有大地那么萬物就不可能全部承載。泰山不樹立好惡之心,所以能形成高大;江河湖海不選擇微小的幫助,所以能形成浩瀚。所以大人把自身寄託於天地從而使萬物具備,心中有高山大海從而能使國家富強。上級沒有因憤怒對下造成傷害,下級沒有因潛伏的怨恨對上造成憂患,上下級之間的交往都用本性,都用道路作為歸宿。所以長遠的利益就能積聚,大的功業就能建立,名聲形成在前,德澤流傳後世,這就是治理的最高境界。
【簡析】
識大體顧大局的人的心胸就要象天空一樣遼闊,就要象泰山一樣高大,就要象江海一樣浩瀚,才能稱之為識大體顧大局。若是針眼大的心胸,若是眼睛裡揉不進一粒砂子,若是耳朵里聽不進半句真話,不要說治理國家了,連一個家庭都不可能治好。

作者簡介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非”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自漢而後,《韓非子》版本漸多,其中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尤為校注詳贍,考訂精確,取捨嚴謹;梁啟雄的《韓子淺解》尤為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功力深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