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男,1963年4月生,1992年在英國JohnInnesCentre,TheSainsburyLaboratory獲博士學位;1992-1998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做博士後研究;1998至今,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自2001年2月起擔任水稻基因組研究項目專家組組長和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負責水稻4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和秈、粳稻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國際水稻基因組測序計畫(IRGSP)合作組核心成員。研究方向:水稻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已水稻為模式植物和材料,開展植物功能基因組學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水稻全基因組的精確測序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獲得基因組序列僅僅是更艱巨任務的開始。研究包括對基因組序列進行儘可能精確的註解(Annotation),獲得各種可能的轉錄物mRNA(不同組織、不同時期及生長狀況下的轉錄譜),並對翻譯產物進行研究,指出其表達、代謝、調控的途徑及與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進而確定這些序列和基因的功能,並在此基礎上揭示水稻生長發育和抗病抗逆所涉及到的基因及其表達調控的途徑。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基因組序列提供的各種信息,發展和套用基因組水平和系統水平的實驗方法,並結合遺傳和生理生化分析來研究水稻基因功能。另一項是開展栽培稻秈粳兩個亞種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水稻從野生稻種,經過人類的不斷定向選育,逐步成為今天優質高產,有一定抗逆性和抗病抗蟲的栽培稻。而亞洲栽培稻可以分成秈稻和粳稻兩個亞種,代表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水稻作物品種,同時也是現有主要雜交稻的親本來源。由於長期的選育和進化,秈、粳稻已分別適應特定不同的生長環境,它們之間已經形成了生殖隔離,成為兩個亞種。研究秈粳栽培稻間的親緣和進化關係,一直是植物遺傳學和分子育種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擬在對秈、粳稻兩條4號染色體精確序列測定分析以及對這兩個亞種在基因組水平上初步比較分析,通過對水稻秈、粳兩個亞種整條染色體的系統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鑑定兩個亞種間基因組成、結構和表達的異同,研究栽培稻的進化和親緣關係,為新基因的發現,以及為改進現有基因預測軟體提供有價值的基因結構的信息。
獲獎情況
2003年3月獲首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光榮稱號;2003年9月獲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和科學技術部授予的“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3年12月“水稻基因組第四號染色體測序及分析”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2004年4月被評為2001-2003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