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6年9月考入蘭州大學經濟系經濟管理專業就讀。
1990年7月於蘭州大學經濟系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並進入甘肅農業大學任教。
1995年10月在甘肅農業大學社科部任講師。
1999年7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任社科部經濟理論教研室主任。
2002年9月任甘肅農大經濟管理學院區域經濟專業碩士生導師 。
2003年11月獲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法學碩士學位。
2004年7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4年9月考入甘肅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生態經濟學方向博士。
2004年10月獲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材獎。
2004年12月獲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2009年12月獲甘肅省領軍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2013年12月獲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人選 。
教學工作
自任教以來,認真履行了自己的崗位職責,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各項教學工作任務。先後承擔了本專科生“政治經濟學”、“鄧小平理論概論”、“經濟學”“財政與金融”等課程;研究生“區域經濟理論與實踐”、“區域規劃與分析”、“農業產業化經營”、“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專業課程; 2001年獲得甘肅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2002年獲得甘肅農業大學優秀教師稱號 。
主要貢獻
科研鑑定
(1)農業產業化制度選擇的對策研究,1998年6月省科委已鑑定。1-8。
(2)甘肅省糧食產業化發展研究,2000年9月省科技廳鑑定。1—7。
(3)推進我省農業標準化問題研究,2003年4月省社科規劃辦結項。1—7。
(4)甘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河西硬紅春小麥基地建設及年產5萬噸專用粉,2003年12月省科技廳鑑定。2—25。
(5)WTO框架下甘肅農業比較優勢研究,2004年4月省科技廳鑑定。1—13。
(6)甘肅省農業資源配置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2004年5月省社科規劃辦結項。2—9。
(7)甘肅省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資源配置最佳化機制的研究,2005年4月省科技廳鑑定。2—8。
(8)863項目:優質高產高效玉米自交系和雜交種培育及產業化體系建設,2005年11月國家科技部驗收。4-30。
(9)經濟成長中貧困家庭反貧困能力變化的調查研究,2005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5BJY067,1-15。
(10)蘭州市循環經濟問題研究,2006年12月省科技廳鑑定。4—8。
(11)甘肅省新農村流通業基礎設施狀況研究,甘肅省政府經濟普查辦,2006-2007。1-6。
(12)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規劃實施效果評價與效益分析,世界銀行PHRD 贈款項目,2005-2007。1-7 。
公開發表論文
共發表論文33篇,其中國家級核心期刊9篇,省級刊物24篇。主要有:
(1)農村土地產權交易的理論研究。《甘肅理論學刊》1996年第4期。(獨作)
(2)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經濟波動的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社科縱橫》1996年第4期。(獨作)
(3)農業保險--農業產業化的必要保障。《農業現代化研究》1997年第6期。(2-2)
(4)農業產業化的薄弱環節。《開發研究》1997年第5期。(獨作)
(5)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缺陷。《甘肅農業》1997年第8期。(1-2)
(6)甘肅苜蓿草業產業化發展研究。《中國農村經濟》2000年第3期。(獨作)
(7)高等農業院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及其基本模式研究。《開發研究》 2000年第4期。(獨作)
(8)甘肅改善生態環境的措施選擇研究。《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1年第3期。(獨作)
(9)甘肅農業現代化實現和糧食生產改革的必然性研究。《甘肅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獨作)
(10)“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應解決的幾個問題”《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2月第3卷第1期。(獨作)
(11)論我國耕地資源高效利用與糧食增長,2002年第23卷第1期《農業現代化研究》。(獨作)
(12)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理論研究,2002年第1期《中國農大學報》。(2-2)
(13)甘肅省河西灌區糧食生產問題研究,2002年第2期《甘肅農大學報》。(獨作)
(14)WTO框架下甘肅小麥生產趨勢研究,2002年第2期《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15)西北春麥區的優劣勢和發展硬紅春麥的對策,2003年第1期《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3)
(16)甘肅省畜產品市場競爭力研究,2003年第4期《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2)
(17)城市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2004年第11期《決策探索》。(2-2)
(18)甘肅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對策研究,2004年第6期《甘肅農大學報》。(獨作)
(19)甘肅馬鈴薯產業競爭力分析,2005年第2期《甘肅農大學報》。(2-2)
(20)糧食價格波動與農民增收的軌跡,2005年第8期《新疆農墾經濟》。(2-2)
(21)甘肅玉米產業競爭力分析,2005年第4期《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2)
(22)貧困家庭農戶的兼業行為,2006年第1期《甘肅農大學報》。(2-3)
(23)西部地區人力資源競爭力計量評價,2006年第2期《甘肅農大學報》。(2-2)
(24)確定甘肅農業優勢產業促進農業資源配置最佳化,2006年第2期《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2)
(25)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的制度經濟學分析,2006年第4期《經濟理論研究》。(2-2)
(26)中國經濟成長中的農村貧困問題研究,2007年第2期《農業現代化研究》。(1-2)
(27)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對貧困農戶影響,2007年第3期《農業科技》。(1-2)
(28)甘肅農業產業化經營利益聯結機制問題研究,2007年第8期《發展》。(1-2)
(29)提高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能力問題研究,2007年第3期《開發研究》。(1-2)
(30)新時期城鎮貧困群體演化趨勢研究,2007年第4期《寧夏社會科學》。(1-2)
(31)甘肅貧困地區婦女的地位和作用調查研究,2007年第7期《湖南農刊》。(1-2
編著出版
(1)主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材,2003年12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農業部“十五”規劃教材。1-7。
(2)《甘肅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調查分析》專著,2004年4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1-2。
(3)副主編《區域經濟學》教材,2006年3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農業部“十五”規劃教材。2-9 。
獲獎記錄
(1)甘肅農村經濟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與農業增長協調發展的對策研究,獲2003年第八屆甘肅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1—7。
(2)甘肅省灌溉農業發展戰略研究,2003年4月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5—15。
(3)甘肅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調查分析,獲2005年第九屆甘肅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1—2。
(4)河西硬紅春麥基地建設及年產5萬噸專用粉生產,獲2005年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