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仲以宜陽之故仇甘茂。其後,秦歸武遂於韓,已而,秦王固疑甘茂之以武
遂解於公仲也。杜赫為公仲謂秦王曰:“明也願因茂以事王。”秦王大怒於甘茂,
故樗里疾大說杜聊。
○秦韓戰於濁澤
秦、韓戰於濁澤,韓氏急。公仲明謂韓王曰:“與國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
楚,王不如因張儀為和於秦,賂之以一名都,與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
韓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將西講於秦。
楚王聞之大恐,召陳軫而告之。陳軫曰:“秦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
一而具甲,秦、韓並兵南鄉,此秦所以廟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
王聽臣,為之儆四境之內,選師言救韓,令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
幣,使信王之救己也。縱韓為不能聽我,韓必德王也,必不為雁行以來。是秦、
韓不和,兵雖至,楚國不大病矣。為能聽我,絕和於秦,秦必大怒,以厚怨於韓。
韓得楚救,必輕秦。輕秦,其應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韓之兵而免楚國之患也。”
楚王大說,乃儆四境之內,選師言救韓,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謂韓王曰:
“弊邑雖小,已悉起之矣。願大國遂肆意於秦,弊邑將以楚殉韓。”
韓王大說,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實告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
者,楚也。恃楚之虛名,輕絕強秦之敵,必為天下笑矣。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
又非素約而謀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師言救韓,此必陳軫之謀也。且王以
使人報於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輕強秦之禍,而信楚之謀臣,王必悔之矣。”
韓王弗聽,遂絕和於秦。秦果大怒,興師與韓氏戰於岸門,楚救不至,韓氏大敗。
韓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為秦禽,智為楚笑,過聽於陳軫,失計於韓
明也。
○顏率見公仲
顏率見公仲,公仲不見。顏率謂共仲之謁者曰:“公仲必以率為陽也,故不
見率也。公仲好內,率曰好士;仲嗇於財,率曰散施;公仲無行,率曰好義。自
今以來,率且正言之而已矣。”公仲之謁者以告公仲,公仲遽起而見之。
相關詞條
-
或謂韓公仲
公仲即韓朋,是韓國的相國,在韓國權傾一時。他充分利用複雜的國際環境,挾外國勢力而自保、自重。其實每個人都是自私的、自我發展的。在不妨害國家、團體利益的前...
基本信息 提要 原文 譯文 評析 -
公仲侈
公仲侈,姓公仲,名侈,一名公仲朋。春秋戰國時期韓國重要臣子,韓宣惠王時期得到重用,力主結好秦國連橫,後秦韓交惡後,率軍堅守宜陽,失敗後重新與秦國交好,並...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人物軼事 史籍記載 影視形象 -
公仲
中國複姓之一,春秋戰國時期韓國有公仲侈(又名公仲朋) ,趙國有公仲連,趙烈侯時擔任相國,幫助趙烈侯進行改革。
解釋 人物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公元前386年,齊國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國君,成為齊國的新主,從此齊國就由姜姓國變為田姓國。田氏先祖最早來到齊國的是田完(即陳完),他的諡號是敬仲,因名本...
內容提要 人物形象 白話譯文 原文+註解 後代考證 -
《史記•韓世家》
本世家出自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五、世家第十五。韓國是戰國時期力量最弱的國家。它東鄰魏國,西鄰秦國,兩個鄰國都比它強大得多。韓國兩面受敵,常被侵伐,一篇《...
內容提要 白話譯文 原文+註解 -
晉悼公
晉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為晉襄公的小兒子。他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後,被迎立為君。謚曰“悼”,侯爵,稱“晉侯周”...
人物生平 死後影響 家族成員 晉國君主世襲 -
韓世家
《韓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地處中原,自三家分晉以來,伐齊、敗宋、滅鄭,在戰國前期國力較為興盛。...
作品原文 作品譯文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
公仲朋
公仲朋,中國戰國時期韓國人。韓宣惠王時擔任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