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數與 蕭何語,何奇之。至 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曰:“ 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②。”王曰:“吾亦欲東③耳, 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④以為將。”何曰: “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 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上許⑤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⑥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翻譯
韓信與蕭何交談過幾次,蕭何對韓信的才能感到驚奇,(很有軍事才能)。到南鄭的時候,有很多將領都逃跑了,韓信估計蕭何已經多次向漢王推薦過自己,漢王還是不重用,於是也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逕自去追趕。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高興,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漢王說:“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漢王又罵道:“軍官逃跑的有幾十人,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漢中稱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漢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怎么能夠憂愁鬱悶地居住在這個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漢王說:“我因為你,讓他做個將軍。”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蕭何說:“很好!”於是漢王想召韓信來授官。蕭何說:“大王一向輕慢無禮,現在任命一位大將,好像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給他,選擇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建造土台和場地,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才可以。”漢王答應了這件事。將軍們都很歡喜,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升上了大將。等到授官時,是韓信,整個軍隊都無比驚訝。
注釋
①上:指 漢王劉邦。
②顧王策安所決耳:只看您作哪種抉擇了。
③東:向東進軍,與 項羽爭天下。
④為公: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⑤許:答應。
⑥拜:任命
啟示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人才就不會被埋沒。作為一代將才的韓信,經蕭何的極力推薦終被拜為大將,這是劉邦能奪得天下建立 漢王朝的重要條件之一。
識才,用才,惜才,才能得人心,也能治天下。具有真才實學的韓信在蕭何的極力舉薦下,最終被劉邦已隆重的儀式拜為大將。
練習及答案
練習
1.寫出下列句中加 點字的意思。(4分)
(1)信 度何等已數言上( )
(2)諸將亡者以十 數( )
(3)王必欲長 王漢中( )
(4)王 素慢無禮 ( )
(5)上 許之( )
(6) 乃韓信也 ( )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3分)
⑴ (王)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答 ; ——————————————————
3.選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3分) 【 】
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 紀傳體通史, 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B.韓信隨著“亡者數十人”而離去,其原因在於他看不到自己被 劉邦重用的希望。
C.“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這一細節寫出了蕭何急於要追回韓信的迫切心情。
D.劉邦對蕭何十分信任,言聽計從,說明漢軍的實際 領導人是蕭何而不是劉邦。
4.根據上文內容用自己的話回答,韓信最終被劉邦以隆重的儀式拜為大將,其原因有哪些? (3分)
————————————————————————————————————————
5.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是怎樣看待韓信這個人的。
————————————————————————----————
答案
1.(每小題1分,共4分)
(1)估計
(2)計數(計算)
(3)為王(稱王)
(4)一向,向來
(5)答應
(6)竟然,居然
2.(大王您)倘若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與您圖謀大業的人了。(3分)
3 (1) D (3分)
4. (1)韓信自身具有“國士無雙”的真才實學;(2)蕭何極力舉薦;(3)劉邦對人才的需求及
其對蕭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對即可,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