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墓[江蘇墳墓]

韓信墓[江蘇墳墓] 韓信墓[江蘇墳墓]

江蘇淮陰也處韓信墓有一,也有淮陰侯祠,祠堂有一名聯,“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上聯指蕭何先是“月下追韓信”,力薦韓信為大將,也指蕭何遵呂后命誘韓信至鍾室屈死;下聯指韓信因漂母贈食而得生,又因呂后毒計而被殺。有人說這處墓是衣冠冢,《西漢演義》的說法是,韓信死後,劉邦要殺曾勸韓信自立為王的同鄉謀士蒯通,蒯通喊冤說他只是各為其主,於是劉邦赦免了蒯通死罪,反要重用他,蒯通沒有答應,請求劉邦讓他把韓信的頭顱帶回淮陰老家安葬,劉邦感其忠義,同意了他的請求,所以韓信家鄉就有了墓和祠堂。

淮陰侯祠在淮安市鎮淮樓東約200米處。祠始建年代不詳,但唐代已有詩文記述韓侯祠,據《重修山陽縣誌》記載,祠為明萬曆年間(1573-1620)推官曹於汴重建,清康熙年間(1662-1722)縣令徐恕重修。祠坐北朝南,東西寬約23米,南北長約130米。前為大門,門上掛“漢韓侯祠”匾額;中殿是穿堂,道中立一石刻碑記,後殿前檐有走廊,殿內設神台,帷幕佛龕,韓信坐象置於龕中,兩山牆內嵌韓信事跡和明、清名人題詞石刻。主殿後有一座3間兩層樓房,樓前有株大銀杏,兩側各有蝴蝶廳一個,樓後是小花園。韓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勝古蹟。1959年和1982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撥款修繕,修建了院牆和門樓,維修了後殿,殿中供韓信塑像,殿門外兩側掛著一副對聯:“奠數千里長淮,神留桑梓;開四百年帝業,功冠蕭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